中新社青海杂多8月4日电 题:青海僧人曲周和他的牛粪艺术FQ3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FQ3
八月的格仲草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天高云淡,山花烂漫。正在此举办的中国三江源牦牛文化节上,黑牦牛帐篷、酥油、曲拉、牛皮口袋……正全景展现牦牛这个威武的“笨家伙”对雪域牧民的种种利好。FQ3
而杂多县佐青寺僧人曲周和他的牛粪艺术,风头甚至盖过乐趣横生的赛牦牛,吸引大批牧民和游客瞧稀罕。FQ3
得知县上要举办一场关于牦牛的文化节,两个多月前,四十三岁的曲周便从当地牧民家里,收集了上百辆拖拉机的牛粪。他说,自那时开始,他一天也没闲过,准备把草原上再平常不过的牛粪玩出新花样。FQ3
在曲周的牛粪艺术展区,高约两米的两扇大门,都是用牛粪夯筑起来后刮抹平整的,墙面上各搁着一个牛粪捏成的神气活现的牛头,两侧门面上,用汉文和藏文写着“宝地杂多欢迎您”的字样。FQ3
进入展区,则是曲周用牛粪塑造的一头体格壮实的牦牛,被穿着藏袍、头戴毡帽的牧民男子牵着,牧民手里还攥着一长串念珠。FQ3
牦牛的南面,为了便于燃烧,曲周用手将稀松的牛粪捏成带尖的菱形小块牛粪,被摆成花瓣状及其他花式,旁边地面上还有用牛粪摊抹成薄饼状的三叶扇以及藏文,而用牛粪垒砌成的宝塔上,点缀着不同的文化元素。FQ3
西面,是曲周居住的黑牦牛帐篷,为了防风,帐篷外沿用牛粪垒砌成一米多高的围墙。北面,是用牛粪夯筑的一片羊圈和牛圈。FQ3
曲周着迷牛粪已经三年多了。“对我们高原的牧民来说,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牦牛的毛、皮、肉、奶,而牛粪是干净的、吉祥的东西,在牧民生活中地位很重要。”FQ3
他说,“小时候我生活在牧民家里,从小就对牛粪有感情,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牛粪的作用那么大,我就想挖掘一下,给大家展示出来。”FQ3
曲周指着展区内的各式牛粪介绍,为了燃烧,牛粪因季节、形状、功能被分成多个种类,并有不同的专属名称。如“阿卡玛”(音译)是山上比较大、没有损坏且已经干了的牛粪,“下拉”是为了燃烧,抹在没有石头的地上等待晒干的牛粪,“几鞋”则是为了储存,在垒起来的干牛粪堆上抹上牛粪,留待第二年雨季用,牧民甚至会在“几鞋”上捏上简单的画。FQ3
“用牛粪可以盖成牧民的卧室和牲畜圈的围墙。”曲周说,牧民还将牛粪做成玩具,如牛粪鞍、牛粪座椅、牛粪马等,而就牛粪鞍而言,小孩可以坐在上面滑冰。FQ3
曲周说,在牧区,没有什么木材,如果挖草皮或者采砂石,可能会触及神灵,所以牧民的佛龛、碗柜的底座以及板凳,牛粪都是最好的选材,还因为是在帐篷内,这些牛粪家具会被捏成不同的图案,看起来美观,有艺术性。FQ3
在藏区,牛粪的功能还远不止于此。曲周说,过去,牧民们爬高山缺氧,会闻牛粪烟,而牛羊迁徙途中,走累了,闻一下牛粪烟,就会立马变精神。FQ3
此外,在牧区,还有很多关于牛粪的谚语、谜语、歌曲以及传说。“人类靠牛羊,牛羊靠草原”,曲周说,有了牛粪,牧民不用花一分钱买燃料,还不污染空气,甚至牛粪的旁边,牧草也会长得又高又密。FQ3
“在雪域高原,牛、牛粪与人类三者是分不开的。”曲周说,现在,在牧区,似乎人们更喜欢用机器来代替牛羊,牦牛文化似乎逐渐要被淡忘了,“展示牛粪艺术,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牛粪,了解牦牛文化。”FQ3
曲周说,自己的理想不止于挖掘牛粪文化,未来,还将为大众继续展现一系列的游牧文化。(完)FQ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