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发展五载倾心付出 看今朝农牧业硕果累累

  说起隆化县,给人的印象是偏于一隅的小城,农业很少被提及,但是“十二五”期间隆化农牧业的发展变化令人刮目相看,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这个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产能大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全省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县。pol

  昔日以数量为主的养牛县成功跻身全国肉牛生产强县,隆化肉牛直供港澳;每年都创建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打造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完整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pol

  隆化农牧业巨大的发展变化动力在哪里?政府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关注。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隆化,实地寻找其农业发展的“秘方”。pol

  □本报记者杨建安通讯员聂柏玲pol

  政策+科技+资金pol

  政府为农户发展pol

  撑起“保护伞”pol

  在外人看来,“十二五”期间隆化农牧业的发展是个奇迹,但只有隆化人最清楚,政策、科技和资金三大支撑,给农业发展铺设了“高速铁路”。pol

  政策方面,该县坚持不懈做好“兴农、强农、富农”文章,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在领导保障、产业培育、规划引导、项目布局、奖惩激励等方面接连出台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连续发力,精准发力,深入推进,久久为功,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坚持的印记。pol

  科技方面,“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彻底被颠覆,隆化县把科技创新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高等院校的联系,先后创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河北省燕山农业综合试验站、市农科所中关农业科研基地,组建了肉牛、中药材等9个产业创新团队,建成了全省首家中药材技术服务平台和全市首家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咨询平台。同时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加大推广力度。还建设了千头牛场、海升集团现代农业、张三营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等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30个。大力培养乡土人才,每年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以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pol

  资金方面,通过打“组合拳”破解瓶颈制约。“十二五”期间,隆化累计实施政策类项目107个,总投资4.2亿元,包括各种农牧业补贴、产业园创建等。在支持农户方面,探索创新贷款担保机制,推行了“政银保”和“风险补偿基金”助农贷,切实解决融资担保难题,五年来,累计落实各种信贷资金16亿元以上,撬动社会资金24亿元以上投入农业产业化生产。pol

  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养牛产业走在全国前列pol

  “我从零到小、从小到大走到今天,可以说是隆化县无数个养牛户发展起来的一个缩影。”隆化偏坡营乡白银沟村养牛大户刘凤林说。pol

  1998年8月刘凤林开始养牛,5头牛养了4个月,卖出3700元,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从此,养牛就成为刘凤林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pol

  1998年至今,刘凤林从最初的5头牛扩展到现在的1000多头,从最初的滚雪球方式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经营,终于把养牛做成了产业。他感慨地说:“17年养牛经验告诉我,养殖业真要做成产业,一定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很幸运县里给我这么多扶持。”pol

  的确,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养牛户普遍对农牧局工作给予了肯定。也正是政府部门的扶持,让养牛散户变身养牛大户,让单纯的肉牛养殖、种牛培育发展成现在集繁育、育肥、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pol

  像刘凤林这样的养牛户,隆化还有很多。近年来,隆化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政府的政策支持越来越显现价值,隆化肉牛产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效益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功跻身全国肉牛生产强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pol

  目前,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5.9万头,存栏24.9万头,所培育的高档肉牛填补了河北省高档肉牛生产空白,肉牛生产正在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4年全县养牛业产值达14.68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8.9%,农民人均养牛收入272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2%。pol

  后记:pol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隆化“十二五”期间农牧业发展的成绩,但更难能可贵的是,隆化人并没有满足过去的成绩,而是对新阶段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ol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最终要靠把隆化山区的农产品卖到外面的大世界,而这离不开物流建设。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重生产、重流通”的共识,下一步会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的切入点,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物流园区,引导现代物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pol

  “十三五”期间,隆化将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定规划、调结构、抓项目、促改革,通过建设美丽农业打造种养加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我们有理由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隆化农牧业将发展越来越好,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pol

  设施蔬菜让农民增收成为全县农业经济新增长点pol

  在隆化提及蔬菜种植,陈海民是一个非说不可的人物,张三营镇和汤道沟镇不少蔬菜大棚都与他密切相关。pol

  2008年,陈海民在疙瘩营村承包50亩地开始种菜,这是当时村里和镇里的第一个种菜大户。现在,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已经有200多户农民加入到种菜行列,并成立了蔬菜合作社。pol

  之后,周围乡镇不少村民都向陈海民请教,汤道沟镇布施营村、四十家子村、大沈屯村等农户纷纷种田改种菜,收入也成倍增长。pol

  2014年,在县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陈海民牵头在张三营镇建起了省级设施蔬菜的标准园区,合作社与园区的蔬菜直销北京、天津、武汉等地。pol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隆化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全县形成了以承围公路沿线为主的百里长廊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2015年底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了7.7万亩,设施菜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39.9%,并形成了“二郎山”、“伊水”等生态蔬菜品牌,“格林”牌食品被授予“中国著名保护品牌”、“河北省优质产品”称号。“十二五”末,全县蔬菜种植户达到了2.3万户,种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4.6%,成为隆化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pol

  “十二五”期间,隆化的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如果说隆化的农牧业是一张网,肉牛养殖和设施蔬菜是大网的十字形主架,那么中药材、草莓、休闲旅游农业等就是这张网上一颗颗耀眼的明珠。pol

  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以西川乡镇中药材规模种植示范区为重点,以冀北山地药材综合实验推广站建设为依托,建立了万亩中药材种植乡镇4个,创建了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14个,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并与中国中药集团签订黄芩等道地药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万亩,比“十一五”末翻了7倍多。pol

  承德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草莓在哪里?隆化当仁不让的力拔头筹,现在,草莓产业成为最具隆化特色的产业。pol

  “十二五”期间,利用冷凉气候条件,隆化发展夏秋草莓生产和种苗繁育,并实现草莓周年生产,填补了我国夏季草莓供应市场的空白期,已成为我国夏秋草莓主要供应地。五年来,以东川草莓采摘观光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引进一些龙头企业,在七家、章吉营等7个乡镇建设了草莓及种苗繁育基地以及进行鲜果收购。创建的西道草莓公社,吸引了京津承唐蒙等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拉动了全县草莓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末,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pol

  此外,以市场为导向,水貂、梅花鹿、野猪、羔羊舍饲育肥,柴鸡、商品驴、木耳、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明显。pol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po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9:02
下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9: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