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五年来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成果及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筹办情况,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春江、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叶建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白中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周敏浩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有哪些亮点?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将举行,亮点抢先看→
——热点问答——
聚集安全应急领域新质生产力,强化多元参与的特点,扩大博览会的覆盖面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今年博览会已经办到了第三届,今年办会过程有有哪些新的考虑和做法?
A
周敏浩: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3届,累计展览面积将达19万平方米,展商1900多家,观众大概达到23万人次,长三角应急博览会举办到现在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评。今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继续为应急减灾和救援工作提供服务。
一是聚焦新质生产力,汇聚创新要素。举办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是聚集安全应急领域新质生产力、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展示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特点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很多参展商来自方方面面的行业,比较突出的有“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截止目前,大概90%左右的参展企业都是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体现了用科技来促进安全、用科技来保障安全。博览会也是一个窗口,可以让业界直接了解市场的趋势、掌握行业的动态、预见未来的发展,对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是从博览会自身来说,也涵盖了整个安全领域全产业链,打通生产、流通、应用。刚刚提到了安全应急产业,安全应急产业规模庞大、门类众多,同时也具有多行业交叉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应急博览会的展商和展商之间是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和粘性的。一方面,博览会强化多元参与的特点,积极邀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展。另一方面,今年,我们在招展招商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科研院所、商协会、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应急基地等第三方机构,扩大博览会的覆盖面。我们的理解和设想,博览会就是积极搭建更大、更专业的舞台,吸引更多国内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交流理念、科普安全、推动合作。
三是强化多方参与,促进贸易投资。今年我们精心策划了近20场同期交流活动和专题研讨会,吸引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投资机构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这不仅展示了长三角地区在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方面的领先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参与各种类型的参展商提供了一个共享信息、探讨合作、寻求发展的开放平台。通过搭建起政府与企业、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加强信息共享,催生合作机会,有效促进贸易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投资。在未来,博览会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应急、减灾和救援服务。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管理协同发展,今年确定了14项三省一市要做的工作,上海牵头了4项
Q
《财经》杂志: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的建设?同时上海将如何深入推进长三角应急管理体系的协同性发展,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A
马坚泓:长三角区域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统筹安全与发展特别重要。今天我们与三省应急厅一起研究怎么进一步在发挥各自特长的基础上,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统筹发挥好带头作用和各自特长。在区域应急管理发展的同时,我们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根本也是基础。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超大城市,城市群特别集聚,同时上海也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大城市,怎样做好上海应急管理各方面工作,对我们来说也是现在正在努力和积极去做的方向。我主要想从四方面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上海不光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或者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更要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示范引领作用。上海的发展要聚焦或者对标世界最发达、最先进的城市,对于超大城市的安全来说,既然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对标世界最安全或者最高水平安全的超大城市。我们不光要遏制重特大事故,更要防范一切可能有影响的事故发生,就要求我们在治理模式上不断创新。
第一要强化责任落实。2023年全国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发现的城市特点和上海特有重大事故隐患,必须从责任落实上解决,要根本提升城市安全,必须从责任上进一步落实。
第二要不断创新监管模式。下一步,要把有限的、有效的资源更好集中到新的领域、传统领域里不放心或者安全要素不具全的领域,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隐患。
第三要大力推进社会共治。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超大城市或者长三角区域,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真正提升本质安全,安全文化、安全素养或者全民在灾害面前自救互救能力意识得到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改变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存在着各种风险的有效方法。我们正积极探索如何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理念培育向上向下延伸方面加大覆盖力度。
二、着力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体系。在综合监测预警方面,全国18个地区作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试点,上海4个区作为试点,通过提升安全风险综合监测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包括危化行业、工贸行业、自然灾害防范方面,真正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在应对处置方面,上海是具有影响力的超大城市,任何一个安全事件都会带来放大效应,需要我们在应对这类突发事件过程中有更高效的手段、更有效的办法把突发事件解决在最低层面,把损失降低到最少。这同样要求我们要制定好上海应对突发事件各类预案,这也是我们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全市各类灾害各类事故的应急预案是书面的,怎么让它更有效,需要我们加大对预案的演练、检验,才能提升面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性。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去年整治行动的基础上,我们全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治本攻坚的“本”,就是每年认真排查有多少隐患,解决或者处理多少安全事故。事故和隐患背后,往往暴露出来的是责任落实问题,如果通过一系列整治后倒追责任,究竟是哪个部门、哪个领域或者哪个单位,把这些弄清楚了,就可以从源头上、本质上解决或者减少这类风险、减少这类隐患。
要提升安全治理的精准度。上海在推进治本攻坚行动中,“本”是针对责任的落实,“坚”是针对城市的特点,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风险集中的领域。现在正在开展对电动自行车的专项整治,对厂房仓库的专项整治,在城乡结合部、区和区交界部位多业态场所的综合整治,这些都是上海一直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风险比较大的区域,需要我们综合施策,下大力气、下决心把这些影响城市安全的问题,从根本上给予解决,找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
要增强安全监管执法的穿透力。在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方面,要不断提升针对性、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氛围,真正推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这才是提升安全最重要的内容。
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管理协同发展。从2018年到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工作,从合作到项目化,到建成相关体系,到每年明确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都在一步步深化,目的就是通过体系建设,为整体推动区域安全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有力的保障。今年,我们确定了14项三省一市要做的工作,上海牵头了4项。
一是涉及到如何强化区域安全生产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要通过制定长三角区域安全生产信用联合激励惩戒的标准和程序,做到对区域内守信企业进行激励,对失信企业进行惩罚。
二是深化区域应急管理数字化协同。依托应急管理部“应急云”,推动长三角区域应急管理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更好更有效地常态化运作。
三是推进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建设。三省和一市中,三省都已经有了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上海今年要建设上海危险化学品国家级救援基地。在建设基地的同时,我们要同步考虑如何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有和在建的国家级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联动机制,才能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好保障。三省一市区域内危险化学品或者化工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要守住这个区域的安全,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救援能力。
四是加强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应用。长三角地区灾害多发,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决定我们要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确保这个区域安全发展。我们要运用前三年开展自然灾害普查的成果,常普常新,真正应用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建立承载体模型,完善相关数据库,为安全保障提供更多数字化或者更精准的预防。我们的目标就是当出现突发事件,可以采取更精准的措施把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聚焦长三角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长三角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走在前、做示范
Q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请问长三角安全发展和应急管理研究联盟相关的情况能介绍一下吗?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A
王春江:长三角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联盟,是在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组的指导下,南京大学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23年5月下旬在南京成立的,联盟成立一年以来,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联盟组织结构并制定相应工作方案。研究联盟成立之初,明确将其定位为长三角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力量之间的合作网络。这个联盟是开放式网络。秘书处设在南京大学国家安全发展研究院。2023年11月,发布了长三角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联盟工作方案,依据工作方案,推动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23年5月,由我厅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长三角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联盟首届论坛,共计200余位嘉宾参加了讨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推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除首届论坛外,联盟还与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活动,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同时也举办了江苏省首届研究生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共15支研究团队参赛,推进应急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下一步,联盟将继续组织长三角应急管理学科相关研究力量,聚焦长三角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平台网络,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协同攻关,促进人才培养,推动长三角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走在前、做示范。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研究力量加入联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聚焦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先行先试,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迭代的治理模式
Q
浙江日报:目前浙江正在探索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否为我们具体介绍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A
叶建迅:基层是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等工作职责主要在基层,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应对处置也主要在基层。从近年来运行情况来看,基层应消工作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比如监管职责不清,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监管救援力量薄弱等等。
前阶段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意见》,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去年以省委办、省府办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实现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列入2024年全省民生实事项目,努力通过体系化的顶层设计、规范化的执行落实,真正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积累、可迭代的治理体系、治理模式,以浙江的先行探索、率先突破,为全国提供经验。具体来说就是抓好“三个建设”,努力提升三方面水平。
一是抓体制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平安建设工作的副书记或兼任党委委员的政府副职具体抓、各相关分管领导直接抓的高效工作机制,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群众优势等转化为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的治理效能。同时将基层应急消防工作全面融入县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141”基层治理体系,广泛动员基层各方监管力量以及社工、网格员等队伍,并依托数字化系统的信息集成、联动指挥功能,推动开展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闭环治理,真正实现应急消防工作在基层的全面发动、全员参与。
二是抓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水平。聚焦“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100%覆盖,全面建强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这一年度工作目标,全力抓好站、队的新建和提质升级工作,并确保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达标率不低于85%、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达标率不低于70%。聚焦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等应急消防核心业务,分层分级开展岗前考核和能力提升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干部职工从事应急消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确保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高效运行。
三是抓素质建设,提升群防群治水平。围绕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广泛发动全社会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立全民皆兵的治理网络。今年以来,我们突出自救逃生、个体防护等应知应会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开学第一课、开工第一课、应急科普下基层等主题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同步将应急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作为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和专职消防队的日常主要工作职责,常态化推动进村入企开展“应知应会”宣教、指导应急逃生实战演练等工作,进一步浓厚“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的社会氛围。
推动建立定期会商、应急物资数量通报、物资采购技术参数和产能情况共享等机制,一体化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Q
安徽广播电视台:自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成立以来,建立了多项应急协作机制,开展了区域演练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请问安徽在这其中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深化协作?
A
白中华: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组成立以来,安徽省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牵头制定了《长三角区域森林防灭火应急联动机制》《三省一市应急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协议》《长三角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及跨区域使用办法》,去年作为轮值省我们还牵头组织开展了长三角地区防汛防台风联合演练、长三角区域森林防灭火联合督导、长三角危化品救援技术竞赛等,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持续深化协作,安徽将全方位加强各层级各领域的合作,主要是拉长板,补短板。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强化应急物资联合保障。落实已经制定的《长三角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协议》,计划下半年牵头召开工作座谈会,针对长三角区域防汛、森林防火这些致灾因素,分析各地现有应急物资储备分布和物资存储种类情况,推动建立定期会商、应急物资数量通报、物资采购技术参数和产能情况共享等机制,一体化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人才联培联训。重点是强化长三角应急管理系统干部队伍联培联训,开展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联训联演、交流合作,提高指战员的应急素养和应对能力,增强跨区域协同能力。充分发挥长三角高校联盟作用,针对具体灾害和隐患来开展科研合作,协同我省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高跨区域协同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是继续深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重点强化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配备器材装备,增强风险防范、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区域力量布局和任务特点,研究推进安徽省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辐射长三角地区,执行属地和跨区域应急救援任务,进一步建强区域灾害应急救援力量。
据初步统计,有将近100余项首发首秀首展在本届博览会上亮相
Q:
上海电视台:今年参展企业很多都是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能否透露一下,今年将有哪些特色企业在展会的现场亮相?特别是针对长三角的灾害特点,本次博览会有哪些针对性较强的展品呢?
A
周敏浩:应急博览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安全应急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首发、首秀、首展的“大秀场”。也是推进新技术为核心更优解决方案的平台,今年有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参加,从目前来说,特别是低空经济、AI技术领域受到大家更多关注,我先给大家剧透一下,比如已经确认参加本次博览会的联合飞机集团,即将在展会上首发首款垂起固定翼无人机,起飞重量可达150kg,最大任务载荷超50kg,具备挂载全部应急通信及救援载荷的能力,可用于搜集、侦察等应急保障任务,可与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等产品组成立体化无人机应用方案。
怎么针对长三角灾害特点的问题,比如说,云深处科技绝影X30应急消防解决方案将在博览会上首秀,方案让机器狗代替人类进入有毒、缺氧、易塌等高危环境进行侦查搜救和应急物资运输,并且这款产品还可在暴雨、低温、冰雹等恶劣环境下全天候作业,能够很好的适应长三角区域事故侦查、搜救的需要。
此外,还有三届参展的展商迪沃科技,这次将带来四驱越野供排水车在展览上首秀,这辆车采用四驱高通过性底盘,集排水、供水、发电、照明等多功能一体的排涝抢险车,是机动灵活、一专多能的供排水抢险利器,同时从长三角角度来说,也是防汛防台工作的专业设备。再比如“广东500强企业”保伦电子,这次也会带来一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首展,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分析数据,提升预警时效与准确性,监测范围更广,预警准确度更高,操作简便易用。
据初步统计,有将近100余项首发首秀首展在本届博览会上亮相。上海贸促会以及我们下属的华茂国际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将发挥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把国际顶尖资源“引进来”,带动提升产业新质生产力,我们将以展会促进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赋能百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