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改写中国和世界音乐史(贾湖骨笛的简介)

  贾湖遗址博物馆展出的400余件(套)藏品中,尤以七孔骨笛最为珍贵,堪称镇馆之宝。2023年10月27日上午,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博物馆展厅贾湖骨笛展位前围满了游客,展厅内播放着专业演奏者吹奏骨笛的视频,笛声将游客的思绪带到了9000年前……

贾湖骨笛:改写中国和世界音乐史(贾湖骨笛的简介)

贾湖骨笛 齐国霞 摄

  骨笛发现于1986年

  贾湖骨笛的发现是在1986年5月初贾湖遗址的第四次考古发掘中,主要负责人是河南考古所第一史前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居中。这次发掘,考古学家在贾湖遗址第一次发现并确认3支骨笛。

  后经过八次考古发掘,贾湖遗址共发掘出骨笛40多支,有2孔、5孔、6孔、7孔和8孔,但多数为7孔。这些骨笛均用鹤的尺骨制作,长度大约在17.3厘米至24.6厘米之间,形制固定,制作规范。

  32年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原贾湖遗址考古发掘主持者张居中在2018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播出的第三期节目中回忆:当时,他和技工贾分良、杨振威一同观看刚刚清理出的78号墓。该墓主人头部和部分上身被其他墓葬打破,唯腰部以下保存尚好,股骨外侧有两段骨管。这两段骨管应该属于兽骨或禽骨,却作为陪葬品,说明意义非凡。

  不过,他们当时都不敢想象这是笛。贾湖遗址发掘出来的石制、骨制、陶制和贝壳制文物,用碳14检测,都在地下埋了近万年,这两段兽骨或禽骨的年份应该相差不大。上万年前的原始人连文字都没有,又怎能制作乐器演奏呢?

  在随后的发掘中,又陆续发现了多件此类“穿孔骨管”。

  不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原主任裴明相到工地检查工作,刚好发掘出了一根骨管。裴老看见这根骨管,第一眼就认定它是笛,而他本人也会吹笛。不顾骨器上有泥土,裴老用衣袖抹了抹就吹了起来。可惜,裴老并未吹出声。但这让张居中坚定了这些骨管就是乐器的信心。

  后来,张居中和裴老一行携带两件精选出来的骨器前往北京找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先生鉴定。萧兴华一见骨器就断言:“这件骨器的构造和新疆哈萨克族的吹奏乐器斯布斯额以及新疆塔吉克族的鹰骨笛差别不大,必是一件乐器!”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萧兴华带领张居中一行赶往中央民族乐团找到刘文金团长。刘团长听了萧兴华的简单介绍,马上叫来管乐声部的几个演奏家前来试奏。笛子演奏家宁保生率先上阵,用骨管一端作为吹口,使之与嘴唇形成45度的倾斜角,利用声波的震荡,使乐管的边棱发音,很快就吹出了基本音阶。至此,贾湖“穿孔骨管”的乐器属性已经确定!

  为了慎重起见,1987年11月,萧兴华约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黄翔鹏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等国内顶级的音乐界专家来到郑州,用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对6支比较完整的骨笛进行了音序测试。测试完毕,萧兴华还和徐桃英分别用斜吹的方法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为何9000年过去,贾湖骨笛还可以演奏呢?经过进一步研究,专家们发现贾湖骨笛的制作材料是丹顶鹤的尺骨。这种鸟类的骨骼极坚固、耐腐蚀。制作者先将鸟骨锯成两段,再经过精心加工和校准,最终制成骨笛。

  改写中国和世界音乐史

  在贾湖遗址博物馆展厅柔和的灯光下,贾湖骨笛闪耀着历史的光芒。正是贾湖骨笛的智慧之光,孕育了中华礼乐文化长河的第一泓源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曾这样评价:“贾湖骨笛具备音阶,可以吹奏旋律,是中国最早的乐器,是我国管乐器的祖制。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和世界音乐史,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原初之基!”

  贾湖遗址博物馆馆长武艳芳自豪地说,贾湖骨笛的出土,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同时把中国的文明史提前到了9000年前。

  经专家测音研究发现,这批骨笛已具备五声、六声甚至完备的七声音阶结构,从而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结论,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管乐器,也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为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这一发现大大推进了人类音乐史的研究。

  动物学家鉴定认为,制笛之前贾湖人曾经认真计算,笛子制成后还运用打小孔的方法调整个别孔的音差,与现在民族管乐器的制法很相似。它反映出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之高令人惊叹。

  专家研究发现,贾湖人已经有了音与音之间距离差别的基本概念,这些音程关系经过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音乐艺术实践,直至明代乐律学家在计算和理论上加以科学化的总结,才使人们对十二平均律有了新的认识。

  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贾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出土个数最多且现在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实物。这是我国音乐考古中继湖北曾侯乙墓编钟编磬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和《古物》杂志曾载文介绍了这一发现。

  目前,贾湖遗址中出土的40多支骨笛分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漯河市博物馆、贾湖遗址博物馆。2007年底,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甄选活动中,贾湖骨笛被排在九大镇院之宝之首。(记者:齐国霞)(来源:漯河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6日 上午9:02
下一篇 2024年4月16日 上午9:14

相关推荐

  • 人民日报∣奥萨马:“我是‘中国制造’的专家”

    来源:【华声在线】 埃及籍植物内生菌专家奥萨马·阿布达拉·阿布德尔沙菲·穆罕默德—— “我是‘中国制造’的专家” 《人民日报》2024年3月20日17版 奥萨马·阿布达拉·阿布德尔…

    科研百科 2024年4月22日
    58
  • 项目管理软件那家好

    选择项目管理软件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项目管理软件是一种用于管理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工具,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协作和完成任务。随着项目的日益增加,选择一款好的项目管理软件变得非常…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23日
    63
  • 杰哥说事第32期《党建信息轮值主编“月月红”》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小学语文课本上,记得有一篇文章“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有时排成一字,有时排成人字”。长大后,我们知道这是头雁领航,仔细观察的话,飞行一段距离后,头…

    科研百科 2023年2月1日
    292
  • 协同办公 软件(协同办公哪个软件好用)

    协同办公哪个软件好用? 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协同办公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协同办公软件为企业的协同工作提供了不同的便利和效率。那么,哪个协同办公软件好…

    科研百科 2024年6月3日
    50
  •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档案数字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趋势。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是一种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它可以帮助档案管理机构更好地管理档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

    科研百科 2024年8月30日
    39
  • 为什么开发IM即时通讯呢?都需要哪些功能?

    开发IM即时通讯是因为它是一种有效、方便和快捷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对即时通讯的需求日益增加。 如果开发IM即时通讯,需要拥有以下…

    科研百科 2023年5月8日
    279
  • 用友U810.1

    用友U810.1:一个全面而强大的ERP系统 用友U810.1是用友软件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ERP系统,它具有全面的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财务管理和供应链…

    科研百科 2024年11月9日
    0
  • 史洁:以立体型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改进党校意识形态工作(党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

    以立体型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改进 党校意识形态工作 □史  洁 借鉴并发展网格化管理理念,在党校意识形态工作中构建立体型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将无形的意识形态工作融合彰显于有形的管理之…

    科研百科 2023年1月16日
    521
  • 笔杆子断层现象

    笔杆子断层现象 笔杆子断层现象是指人们在写作时,由于大脑思维的跳跃和转换,而引起的脑组织断层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思维突然从某个主题跳跃到另一个主题,或者从…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31日
    1
  • 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项目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负责确保信息系统项目在预算、时间和质量方面取得成功。 信息系统项…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24日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