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五年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积极探索构建党建引领、精准思政、学术实践、协同育人、管理服务有机融合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着力解决研究生思政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改变研究生思政工作“放养式”状态,扎实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持续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的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领学党史”网络巡礼、“党史学习”校园巡讲、“精神谱系”支部接力,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面向1000余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举办三届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训练营,打造“东方红故事会”239期,开展“党徽照我去战疫”主题教育、“奔跑吧,党旗!”研究生党旗接力赛、“新发展党员集体宣誓”等活动,努力打造富有特色、成效明显的党建工作品牌。

坚持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以实验室、课题组为单位,推进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建设,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有纵向支部222个,占比达76%。获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个。共有15名研究生获评湖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党员。研究生党建工作获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教育十年”专刊报道,获教育部一线采风报道。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训练营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东方红故事会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奔跑吧,党旗!”研究生党旗接力赛

因势利导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组织动员研究生参与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组织研究生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牢记嘱托”主题班会,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路线。发布研究生日常思政教育指导意见,持续开展“筑梦启航”入学教育、“追梦领航”励志教育、“载梦远航”毕业教育 “三季育人”活动,持续推出“标兵说”、“国奖人物”网络巡展,打造 “岳麓山下的建筑光影”、“设计服务新时代”等活动品牌67项。创新举办新生开学典礼,连续3年开展“我要上典礼”活动,网络综合点击量累计近300万 ,拍摄《你好 湖大》《起点》等迎新微视频,增强典礼仪式感、青春感、归属感。建好“湖大研工”微信平台,构建微调研、微党建、微学术、微服务、微宣讲等“五微一体”微思政体系,推出“研读经典”“研途榜样”“二十九分之一”等品牌,打造18个研究生网络思政工作特色团队,稳居校内新媒体十强榜单。

连续四年获教育部学位中心中国研究生主题教育优秀组织单位;连续四年获湖南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集体。“湖大研工”获评教育部学位中心“优秀新媒体”、《中国研究生》“研媒联合共创奖”。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1人、湖南省最美大学生1人等。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标兵说”系列活动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国奖人物”网络巡展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我要上典礼”活动

创新学术实践机制,打造育人大课堂

打造“经世致用讲坛”学术交流高地。聚焦前沿理论和学科进展,邀请中国科协副主席高鸿钧、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原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原中国科协副主席郑晓静等38位院士,原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微软全球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黄学东等26位党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著名专家分享科学智慧和人生经验,累计覆盖师生超10万人次,成为研究生感知前端学术思想的“科学殿堂”。

“经世致用讲坛”系列活动获教育部《中国研究生》杂志“党的二十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新探索”专栏报道。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经世致用讲坛”系列活动

持续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连续5年举办 “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围绕学术交流、学术诚信、学科竞赛、学术风采、导学文化等方面,推出岳麓研学论坛、“湖大记忆”摄影大赛、草地学术交流沙龙等160余项特色活动,累计覆盖学生4万余人次,实现月月有大师、院院有讲座,研究生矢志一流、追求卓越的氛围更加浓厚。

持续举办“博士创新论坛”207期,组织优秀博士生分享科研心得,打造学术交流微平台。持续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全覆盖召开“科学精神与学术规范”专题组会,举办学术诚信知识竞赛、学术诚信周等活动,形成勤勉为学、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持续强化实践育人。连续5年实施“魏源人才计划”,累计选派九届共计150余名研究生赴隆回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表现得到隆回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组建“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组织200余名博士生25个团赴省内外25个市州开展产业调研、城乡规划、文化传承等活动,引导研究生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实施“高水平科研机构研学实践”项目,组织40余名研究生走进季华实验室、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打造“科研创新 ”实践模式。培育研究生社会实践特色活动155项,多项活动获《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魏源人才计划

推动协同育人,构建育人共同体

建立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研究生导师和思政队伍协同育人、思政和教学科研体系协同育人、研究生党团班组织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推动思政工作与教学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形成教育教学同向同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开展研究生协同育人工作试点,遴选生物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4个学院,围绕学院统筹机制、队伍协同机制、学生组织体系、教育载体构建、不同育人主体工作清单、导师考核激励等内容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研究生协同育人工作启动会

建强工作队伍。辅导员数量不断增加,坚持严管、厚爱、赋能相结合,以管理严规矩,抓落实“三个一”要求,做实做细学生工作;以培训强能力,举办“研工有约”午餐会11期、研究生辅导员沙龙29期,组织导学思政工作交流会,提高辅导员育人能力;以研究增实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立项25项、“导学思政”专题立项26项,支持辅导员围绕研究生思政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探索,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不断建强,涌现了湖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贺琛、于涵宇等优秀辅导员。

研究生助理辅导员队伍不断建强,累计选聘369余名优秀研究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协助学院开展党建、就业、学术等专项工作,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营造和谐导学文化氛围。出台《湖南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编写《研究生导学100问》,督促导师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职责要求,推动全覆盖开展立德树人职责宣讲。实施“导学·思政空间”建设计划,打造15个“导学·思政空间”,优化导学交流环境,打造思政、科研、学习一体化育人空间。

开展“我和我的导师”主题活动,“成长告白导师”主题征文,“致谢中的师生情”主题展示,推出“导师育人笔记”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氛围。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工作简报《湖南大学“四个着力”严格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教育部门户网站报道。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导学·思政空间”建设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研究生导学100问》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毕业致谢中的师生情》

加强管理服务育人,夯实育人保障

深入细致做好研究生疫情防控。坚持开放式校园局部封闭式管理,统筹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研究生骨干力量,构建学院和导师一对一沟通、导师与研究生一对一联系、辅导员与研究生一对一关心(三个一对一)“人盯人”体系,实现健康摸排、网格覆盖、精准掌握三个100%,常态化疫情防控无差错,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序运行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推出“疫”线飘扬、“疫”课不停、“疫”路有你等专题推文,打造研究生导师“疫”线课堂19期,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超过3万人次,网络点赞超21万。教育部门户网站“一线采风”报道《湖南大学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党委研工部: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拓高质量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

研究生导师“疫”线课堂

推进心理育人落在实处。加强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工作协同,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普测、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体系。不断完善研究生全学程心理健康普查和研究生思想状况调研,开展重点关注研究生定期排查,建立重点学生“台账”月报送制度。筹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出研究生师生篮球联赛、啦啦操赛、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营造“亦师亦友”的导学关系,为研究生提供疏解心理压力的渠道。

精细做好资助育人。完善精准资助体系,制定研究生助学金发放管理指导意见,不断规范资助管理工作。开展研究生家庭经济情况调研,精准摸排资助受自然灾害的困难研究生811人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实施多种形式资助暖心工程,持续开展新生入学“爱心大礼包”发放、春节慰问等活动。讲好励志故事,线上线下展示优秀研究生的励志成长事迹。

努力办好一线实事。坚持围绕学生、关心学生,精心办好学生忧心事、关切事。优化“博士创新论坛”线上申办流程、发布研究生资助工作流程清单,完善“一网通”中学生离校返校线上审批,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高研究生服务工作信息化水平。设置部长信箱、小研信箱,畅通学生诉求反映渠道,建立专题研究协调机制,推动问题解决。近年来解决一线了解和学生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

来源:党委研工部

实习编辑:石佳璐

责任编辑:李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