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护人员该如何搞科研?(临床医护人员该如何搞科研项目)

近两年的医生职称评审,总体方向在往“破除SCI之上”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今天跟大家聊聊临床医护人员该如何搞科研。

一、医生还用搞科研吗?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啦。临床医学是科学,必然需要科学研究。只是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医生都搞科研。另外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的教师,不光要在临床看病,给大学生上课,还要指导研究生,这也说明在教学医院的医生,必须做一些科研工作。

二、医生是否需要搞基础研究?

医学的研究,笼统地说可以分为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临床医生每日奋斗在临床一线,可以通过利用临床病例开展临床研究。但随着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已经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延伸到分子、基因水平,现在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也可以理解为到了分子基因治疗水平。所以临床医生的研究,也不能缺少基础研究。从医学课题角度看,比如国自然科学基金,也是主要支持基础研究的。

三、医生如何发SCI?如何获取科研成果?

在临床工作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新意的发现、经验等通过SCI文章与大家分享理所应当。只要不是为了发文章而发就行。而且有创意之后,记得先专利后论文,保证自己的科研成果效果最大化。

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医学研究常用套路是,利用特定的组织、血液等通过基因测序、各种组学分析、生信分析等获得差异表达的分子,然后在开始体内、体外功能验证,机制探讨。这一分子就是最原创的。

但这一原创的分子延伸到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还有很远,如果医生能围绕一个原创的分子持续深入研究,从细胞、动物、临床多维度功能验证,并分析上下游调控网络,如果可以再针对这一分子设计合成药物开展临床试验等等,十年磨一剑,如果能成功,绝对是一篇代表佳作。

希望每位医护人员,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格外清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8日 下午4:53
下一篇 2024年6月18日 下午5: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