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矿总医院“手术机器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项目荣获首届“科创凉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机器人操刀”“半个小时完成的脑出血手术”“5毫米的手术创伤”,这些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在水矿总医院上演着。2022年初,水矿总医院引进了“手术机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这个项目,并于5月份荣获首届“科创凉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这不仅促进了六盘水市脑出血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案的新发展,对于HICH的外科治疗也向微创方向不断进步。相对于传统开颅手术,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具有微创、精准特点,可显著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保守治疗时血肿长期压迫所致的神经损伤症状。

水矿总医院“手术机器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项目荣获首届“科创凉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引入手术机器人给患者带来新希望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突发病,原来常用的治疗手段有开颅手术和盲穿手术,但是这些传统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大、损害大、恢复周期长以及不准确性等缺点,通过手术机器人的引导,我们就能精确地进行手术。”专家组成员陈涛作为水矿总医院手术机器人项目的本次特聘专家之一,他在提及本次手术机器人引进项目时,言语间满是对能够救助到更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喜悦。

据悉,此次手术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团队,由北京汇承脑科医生集团和水矿总医院神经外科共同组建,其中高职专家3名、中职专家4名。团队共4名北京专家,分别是陈涛教授(原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亓树彬教授(原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尹丰教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赵思源教授(北京东直门中医院神经外科)。

此前,高昂的手术费用与较高的风险性让众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望而却步。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在神经内外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陈涛说:“原来很多家属都想放弃对患者的治疗,他们一方面担忧开颅手术不可逆的创伤,另一方面顾虑术后不一定康复。但是自从引进微创,即使不能治愈创伤也很小,高龄患者减少了受罪,因此很多家属都愿意试试。”随着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以及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愈发成熟,该项目于2021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迄今为止,手术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团队已经成功治疗了十多位患者。

精准微创引流手术为患者减轻痛苦

陈涛介绍,有一位89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因高血压导致右侧基底节区出血80ml,浅昏迷状态,左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家属拒绝开颅手术清除血肿。通过给予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微创引流术,术后2周患者神志清楚,左侧肢体肌力4级,顺利康复出院,真正实现了手术机器人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

陈涛说:“有许多患者的脑出血都是突发性的,一旦出现突发性脑出血,不能够及时抢救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失去生命。在手术机器人的精确引导下,所有脑出血的部位都可以进行微创引流穿刺,此项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致死率。”

然而,在临床上像这位高龄女性一样的患者并不少。

一位44岁的男性患者,高血压导致脑干出血18ml,入院时呼吸骤停,深昏迷,双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通过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微创引流术,术后患者瞳孔恢复至2.5mm,多光反射迟钝,意识转为中度昏迷,恢复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进一步促醒治疗。

随着手术机器人项目的愈发成熟,让一台台复杂的脑部手术变得“轻松”。自手术机器人投入使用至今,该团队治疗的十几位患者都恢复得很好。

填补高科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领域的空白

据悉,手术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团队致力于应用国内领先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设备开展高血压脑出血的精准微创引流手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死率、致残率,减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

本次项目中投入使用的华志医疗的产品CAS-R-2型机器人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是由华志微创、清华大学和海军总医院联合研制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科研成果转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于2002年通过CFDA认证,2005年纳入医院医保,并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国内医疗机器人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最高国家奖项。CAS-R-2先后四次通过CFDA, 产品经过数次迭代升级,在近百家医院病例数已达数十万例,屡获用户和患者好评,是目前国内临床数据最详实,运用最广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机器人极大地降低了外科手术的风险,拓宽了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水矿总医院作为贵州省首个引进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机器人的医院,填补了本省在高科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领域的空白,同时落实了国家对基层医院智能化、机器人手术的建设要求。2022年5月,“手术机器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项目获得“科创凉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陈涛表示,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目的不在于获奖,而是希望借助平台扩大该项目的影响力,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乌蒙新报记者 李俊 实习生 周方敏

编辑:周真明

一审:黄琬荻

二审:蒙光昌

三审:刘云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3日 上午11:56
下一篇 2024年4月23日 下午12: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