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各大高校科研创新成果服务“国之重器” 下好创新“先手棋” 注入发展新动力

来源: 今晚报 作者:李杨 编辑:刘颖 2023-12-17 12:04:50

内容提要:潮起滨海,向“新”而歌。从“创新起家”到“创新当家”,近年来,天津各大高校努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为服务“国之重器”注入新动力。一项项核心前沿技术,承载着科研工作者的匠心从实验室里诞生,以科创之新、学术之精、工艺之善,上“天”入“海”,走向祖国的广袤大地。

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天津北方网讯:潮起滨海,向“新”而歌。从“创新起家”到“创新当家”,近年来,天津各大高校努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为服务“国之重器”注入新动力。一项项核心前沿技术,承载着科研工作者的匠心从实验室里诞生,以科创之新、学术之精、工艺之善,上“天”入“海”,走向祖国的广袤大地。

  一次次出征,一次次凯旋,当中国人的“飞天梦”向现实一步步迈进,你可知道,这背后有多少幕后英雄在默默守护?在位于天津工业大学内的高性能纤维及纺织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陈利教授团队正用新一代“天工编织技术”守护着航天员的回家之路。

  “神舟飞船返回舱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也是航天员的‘驾驶室’。当高速飞行的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将承受每秒数千米速度的气流冲刷和数千度的火焰烧蚀,因此返回舱表面需要采用特殊的耐烧蚀防热材料来保护。”多年来,由陈利教授领衔的复合材料研究院团队长期从事多维编织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为神舟系列返回舱“量身订制”耐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多维编织结构增强材料,精准满足了返回舱关键器件的防护结构复合材料“耐高温烧蚀、坚固抗冲击”要求,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六号”返回舱。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高性能纤维三维编织技术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的单位,截至目前,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已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部级科技重大项目,以及航天航空部门配套科研项目等500余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天工方案”。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锚定天津重点产业链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发展要求,聚焦专业学科内涵,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打造‘金专’高地,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发展急需本科专业,并创建‘天工创新学院’,着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被业界称为海上光伏“元年”。随着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以风、光为主的零碳能源开发在我国得到跨越式发展。“抢跑”新赛道,天津理工大学海洋能源与智能建设研究院高喜峰教授正带领团队“解锁”这片新蓝海的追“光”密码。

  “我国近海50m水深内可开发的海上光伏超过10亿KW,开发潜力巨大,产业规模可达10万亿元,而天津海域海上光伏理论可开发量超过10GW。”在高喜峰看来,从陆地走向广袤的海洋,光伏产业正在开启新一轮探索。“目前海上光伏项目多以固定支架式为主,主要适用于浅水和潮间带区域,随着水深的增加其成本也急剧增高,未来发展主流是海上漂浮式光伏。但是海上漂浮式光伏总体技术还不成熟,面临着安全性、耐候性和技术经济性三大难题。”高喜峰说道。

  为了攻克行业痛点,2022年4月,天津理工大学“先行先试”,组建成立了海洋能源与智能建设研究院。“今年4月底,我们完成了首个浮体单元的制造,并在天津临港开放海域下海测试,目前已在海上运行7月有余,结构安全,发电稳定。这标志着本市海上漂浮式光伏开发技术向产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高喜峰表示,当前,研究院正在牵头筹建智慧绿色能源滨海实验室和京津冀海洋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为海洋新能源开发作出新贡献。

  “所有科研项目,只要是社会需要的、适合转化的,学校都会大力支持。”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胜勇介绍,今年以来,学校围绕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截至12月1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天开西青园获批4个“西翼金种子计划”项目支持,形成4个亿元级项目团队,学校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创新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5:42
下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5: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