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 科学 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的产物。这从根本上决定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随着外部审计力度的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企业从内部管理中挖潜革新,改进管理,健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企业在机构设置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同时对必要的审计经费予以保证,才能使其正常工作。当前,内部审计应突出监督、评价、服务职能。
二、注意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沟通
与外部审计一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也是审计双方协作的事项,审计效率的提高,也是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好的组织、沟通与协调,会使双方受益。审计人员应取得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思想上对审计工作的认同,使之不致产生抵触情绪,并沟通相关审计程序,积极配合;对涉及的相关人员工作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具体方法上,对管理层可组织沟通茶话会,和管理层讲清楚此次审计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以及时间安排等需要沟通事项,把需要对方配合的事项列出明细的清单来,明确指出管理层要加强重视并正确对待此次审计事项,并将相关过程写进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中遇到个别不积极配合的员工,要尽可能讲清道理和利害关系,并分析员工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利于迅速有效地进一步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要求的资料清单在进点前即提供给被审计单位,以便其尽早准备,并了解审计思路,来节约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三、利用审计方案提
审计方案是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是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是审计工作实施性阶段的行动指南。
审计方案要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特定的审计对象来设计。审计方案的设计要考虑特定的审计程序的性质、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及时限、人员组织,以及被审计地位(或部门)的业务特点等。有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的指导能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防止审计工作偏离轨道,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有审计方案的指导利于实现人、财、物的有机整合,使有限的资源转化为更大的效益。此外还可预防意外情况对审计工作的干扰,审计工作中包含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有方案的指引,可做到按部就班,有主有次。审计方案的运用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障碍,能系统解决审计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审计方案入手来提高审计效率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
四、注重内审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包括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前期间的审计情况等有关资料,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以及审计年度的重大经济活动等基本情况,尤其是母公司的核算方式、各子公司的核算方式、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核算关系等。还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在 会计 政策、资金安排、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资金往来等方面情况等,按照审计的要求在审计前对资料进行归类、筛选,以提高资料的使用效率,具体如: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必须齐备并存放在指定地点、一次到位;审计负责人应直接对资料进行规范,以便在审计过程中把对资料的分配上升到明确被审计单位核算钩稽关系的高度;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资料使用、保管意识。
五、采用 科学 有效的审计方法
首先,从考察内部控制入手。在确定审计目标及审计对象之后,第一要做的就是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这是 现代 审计的必不可少的程序。主要审计的是关键控制点的健全、有效性, 企业 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包括资金(对资金筹集、分配和运用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进入体外循环)、成本费用(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严格实施监管),以及权力使用(对各个经营环节 经济 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等方面。
其次,执行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即分析性复核程序,每开始进行一个具体的审计步骤时都要考虑一下是否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来进行。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通常会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这是因为,分析性复核与实质性交易测试相比可以节约审计时间、及时发现有重点问题领域,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业务内容。像物资供应、利息收入、累计折旧、应收应付、收入、工资及工资涉及的所得税等许多内容均适合分析性复核。
再次,执行 计算 机辅助审计。对电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很好的审计工具和方法,它能快速地占有大量的信息数据,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同时,使参与审计的人员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审计方向,明确审计重点,避免审计中的盲动行为。很多时候无须经过复杂的编程,利用已有的 电子 数据,只是通过常用的Excel等软件进行分类、排序、筛选和简单设定函数操作或运用计算机的分析统计功能,设定重要性指标值,快速确定审计范围。通过设定违规或重点关注条件,快速锁定重点审计核实的对象范围,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率,取得简单而实际的效果。
内部审计的几个职能作用
(一)审计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首先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对企业所有经济监督的第一道关口,是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眼、鼻、耳”,其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约束。企业内部审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股东或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要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企业的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要对企业运行全过程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要对企业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监督;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监督和对问题的揭示与查处,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规范经营,科学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风险管理作用
风险管理是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内部审计的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的客观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使企业的风险暴露水平与其所设定的目标相一致。风险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并伴随着企业生存发展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该在对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在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目标,对审计范围进行认真评估,以反映企业的最新战略和方针;在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在选择检测、证实的技术方法时,应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在跟踪审计时,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跟踪审计范围的最重要因素。通过持续的跟踪审计,确保对企业最严重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或化解,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正确处理监督与发展的关系,是确保企业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必定是一个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企业。企业经营失败,会计财务信息失真及不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和研究并报告审计结果的同时,对内控制度存在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四)评价鉴证作用
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鉴证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通过内部审计评价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先进可行,以及经济效益水平高低及影响因素,经营管理者是否有效地管理了企业,并是否切实履行了其应尽的经济责任。企业内部审计还可以根据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有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协助高层管理人员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通过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承包经营审计等对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并为奖惩兑现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对企业的内控机制健全有效与否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所属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组织部门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专项审计活动和评价鉴证,加强和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五)服务目标作用
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其经营目标,这是所有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所在。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始至终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为目标服务并促进各个目标的实现。目前这种服务目标的形式已由过去的事后服务逐步转变为事前服务、事中服务,是伴随着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来完成的。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内部审计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一是审计目标逐步扩展,除经济性、效果性外,还包括协调性、系统性、偏差性;二是审计重点目标中越来越引入非财务指标;三是审计方式需要合作,如团队合作、专家加盟、部门协作等;四是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展,不再局限于财务、业务、数据方面的审计,已经向目标管理、管理控制、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等高层次延伸;五是内部审计手段与信息化相连,实施“穿过计算机”审计;六是审计分析报告特别是合理化建议措施更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审计趋势的变化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服务目标的作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也对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逐步适应这种变化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够顺利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