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不仅山美水美,便民服务也做得很到位。我到黄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手续,以为要三四天才能办完的手续,不仅时间大为缩短,还享受了上门服务,看来我是来对地方喽。 ” ——浙江投资商黄先生
“这几年中心城区对小街、小巷、小区进行改造提升,道路硬化亮化了,乱搭乱建拆除了,原来‘水不畅、路不平、灯不亮、无绿化’的现象基本得到改观,方便了居民出行,也改善了生活环境。 ” ——黄山市屯溪区居民刘女士
“徽文化”滋养城市魂
11月17日早晨,在黄山市中心城区广宇桥北端斑马线处,人行绿灯行将结束,一位年迈老太太冒雨挑着两篮菜,准备过马路前往长干路农贸市场。
老太太刚走几步,交通指示黄灯已经亮起,在旁协助交通管理的志愿者立即把老人从斑马线上搀回,并告诉老人闯红灯很危险。此时,雨越下越大,而红灯时间较长,一位女市民主动上前,用手中的伞为老人挡雨。几十秒后,绿灯亮起,执勤的交警也迅速跑了过去,主动帮老人挑起菜担子,与热心市民一道护送老人过马路。
警民合力上演这冬日暖心的一幕,昭示着文明的内涵。
文明,源自于潜移默化的熏陶。徜徉在徽州乡间,随处可见一幅幅古意盎然的楹联:“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这些楹联家训,蕴意丰富、回味隽永,如春风化雨,入脑入心。近年来,黄山市注重发掘徽文化的优秀因子,用文化力量滋养市民文明素质,用主题活动涵育市民文明行为。
该市实施“徽文化滋养”工程,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51个,建成全省首家先进人物馆,举办文化徽州高峰论坛,组建徽学专家宣讲团,编撰《阅读徽州》《徽州故事》等徽文化读物,推出《宏村阿菊》等18个地方特色文艺作品,征集展播“文明黄山、精彩故事”核心价值观微电影50部,开展“四联四进”文化进万家,举办各类好人报告会、好人事迹展1440余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核心价值观。
该市完成《黄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地方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中。利用春节、端午、中秋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市民从家庭教育入手,深化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活动,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激活社会文明的基本细胞,使徽文化既承载历史,更活在当代。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黄山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弘扬优秀家风、移风易俗、绿色生活、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活动,引导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并建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线上互联互通平台,组建3300余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志愿防控先锋队,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筛查,严格落实查、防、备、稳、治各项措施,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居民体温检测登记、公共区域卫生消毒,心理咨询疏导、物资配送、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强大精神力量。
“志愿红”温暖一座城
11月2日至4日,第十四届“爱我中华 轮椅黄山行”大型公益活动在黄山风景区举办,20位“轮友”和4位残障儿童在志愿者的帮扶下,“不背”“不抬”挑战自然,成功登上黄山玉屏楼,并与迎客松合影留念。
“轮椅黄山行”活动由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好人”程剑发起组织,自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参与志愿者2800余人次,帮助来自两岸三地600余名“轮友”登上了黄山,搭建了一个残健共融、互助友爱的交流平台,帮助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走上自强自立的发展道路。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轮椅黄山行”活动是黄山市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的一个缩影。
2019年2月,在黄山市文明办统筹协调下,黄山市成立了志愿服务联合会,并于3月上线全省首个志愿服务智慧云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零散化向常态化、项目化转变。目前,该市高标准建成社区、窗口单位、公共文化设施等志愿服务站点680个,打造了“七色花”“板凳课堂”“夸夸”和“生态美超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70余个,覆盖全市所有村居的志愿服务组织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活跃力量。
今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黄山市创新“三网融合、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织密疫情防控“线上 线下”志愿服务矩阵,列出小喇叭宣传、出入口执勤、公共场所消毒、群众聚集劝导等任务清单,组织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通过QQ群、微信群等,动员基层党员和广大志愿者开展即时“微承诺”,推出针对性、个性化志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黄山市有1.2万余名农村党员和志愿者主动认领任务2.1万余项,230余名党员志愿者带头取消办理红白喜事,910余名党员主动交纳特殊党费8万余元。
为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提升志愿服务社会认同感,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5月,《黄山市星级志愿者礼遇12条》正式出台,为该市3882名星级志愿者提供免费体检、免费乘坐公交和购物折扣优惠等礼遇措施,在“志愿黄山”平台上线积分商城,为志愿者提供积分兑换,并为当地在册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
如今,在黄山市城乡各地,处处可见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常态化开展的各种主题志愿服务,已成为黄山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黄山市志愿服务智慧云平台显示,截至11月23日上午,该市注册志愿者达236030人,占常住人口16.8%;志愿团队2071个,开展活动 63778次,服务时长2412392小时。
“积分制”厚植文明风
10月23日上午,全省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银行”在黄山市挂牌成立,并发放首批“德耀徽州”卡,探索文明与礼遇挂钩、道德与信贷“联姻”的新路径。
据黄山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道德银行”依托屯溪农商银行,将县(区)级以上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30多类先进模范纳入服务范围,可享受创业信贷免担保、免抵押、低利息服务和爱心企业购物消费折扣等礼遇,其中信用贷款周期3年、最高额度50万元。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行新时代文明积分制管理,以户为单位,量化积分、星级管理,将积分高的星级乡风文明户纳入道德银行服务范围,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社会氛围。截至11月中旬,黄山市“道德银行”登记发卡2300余人;有2890人次享受了市内大型商超、餐饮、住宿和洗车等相关爱心企业的消费折扣。
“通过积分制褒奖善行义举,倡树新风正气,是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创新。 ”黄山市文明办负责人说,2016年7月,位于新安江源头的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探索建立了“垃圾兑换超市”,鼓励和引导村民用分类垃圾的积分兑换日用品。此后,“垃圾兑换超市”在黄山市全面推广,换出了良好风尚,换出了经济实惠,换出了绿色发展。据估算,平均每个超市一年收集垃圾效率相当于3名农村保洁员工作成效,而运转费用仅相当于1名保洁员的工资。
2018年,黄山市按照 “区县统筹、乡出资、村管理”运营模式,统一名称、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运行机制,将“垃圾兑换超市”升级为“生态美超市”,统一设置垃圾兑换窗口、便民服务窗口、文明宣教窗口,实行超市会员制、积分制,将门前三包、庭院美化、志愿服务、护河禁渔、不乱扔垃圾、好人好事、捐资援灾、义务献血、尊老爱幼、乡风文明等行为融入其中,作为村民获得积分的项目,拓展垃圾兑换的外延和内涵。同时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生态美超市”的日常运营管理,以此获取相应积分,发动党员干部将自己的积分转赠给贫困户及弱势群体,传递志愿奉献互助的正能量。
目前,黄山市已建立“生态美超市”252个,保护了生态环境,培育了源头减量、垃圾分类的新风尚,也促进了扶贫、党建、乡风文明等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
“红黑榜”引领品质游
在黄山风景区,流动的“黄马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黄马甲”是被誉为黄山美容师的环卫工。他们中间的放绳工更是被游客称为“悬崖上的舞者”。玉屏环卫所的李培生就是其中一员。每天一早,他携带着整套专业登山设备,穿行在陡峭悬崖间,负责从天都峰下老道口到莲花峰路段悬崖下的垃圾清理。
“每年国庆假期都是旅游高峰期,也是产生垃圾最多的时候。随着文明旅游成为常态,乱扔乱丢垃圾的游客越来越少,我们的工作量也明显下降。 ”李培生说,今年国庆期间,他平均每天放绳到悬崖下捡拾垃圾只有2次左右,而在几年前则是现在的好几倍。
黄山是海内外驰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半壁江山”,仅去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多达20万人次。黄山市把文明旅游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工作,针对旅游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游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全国率先创新旅游管理综合执法机制,由一个机构集中行使旅游、工商、物价、食品药品监督、公安、交通运输、体育、文化等涉旅部门的88项行政处罚权,实行旅游市场监管、执法、查处“三统一”,健全“旅游 警务”“旅游 法庭”“旅游 仲裁”的旅游纠纷调解体系,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大幅上升。
数据显示:2019年,黄山市每万人接待量的投诉率为0.07,比2017年下降0.12个百分点,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
旅游城市,文明先行。黄山市积极探索“主客共创”的文明旅游路径,广泛开展“游客自带垃圾”“美丽公约 文明旅游”蓝丝带行动、“文明旅游为美丽中国添彩”“文明旅游倡议”“中国旅游日文明出行签名传递”“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创新建立旅游诚信和旅游行为“红黑榜”制度,构建与公众沟通互动渠道,让安全成为黄山旅游最广泛的共识,让文明成为黄山旅游最美丽的风景,让诚信成为黄山旅游最有力的承诺。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的首个长假,黄山市近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各地,倡导文明旅游和健康出行,细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共接待游客544.81万人次,其中过夜登记游客35.1万人,同比恢复94.4%,境内各高速公路出入口车流量98.9万辆次,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吴江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