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程(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程最新)

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热站、室外供热管线和室内采暖系统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维护保养:对供热采暖系统的日常维持、保护和修理,使其免于遭受破坏,保持正常状态,延长使用年限。

2.2 检查修理:对供热采暖系统仔细查看,以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使损坏的设备恢复原有的功能和作用,简称检修。

2.3 维修:对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保养和检查修理的总称。

3 维修管理工作要求

3.1 维修管理工作一般要求

3.1.1 维修管理工作应实现供热采暖系统完好、确保供热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年限和节能环保的总体目标。

3.1.2 维修管理负责人对本规范的贯彻、实施、检查负全责。维修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宜由专职或兼职的负责人分别承担,在维修管理负责人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

3.1.3 制定供热运行故障处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故障,确保人员迅速到位,及时抢修。

3.2 维修制度建设工作要求

3.2.1 建立维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监督规章制度的实施。

3.2.2 根据政府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制定维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

3.3 维修技术管理工作要求

3.3.1 根据本规范规定的供热采暖系统各维修项目的技术要点和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制定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修理的各项具体技术要求。

3.3.2 维修技术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完成下列各项技术管理工作。

3.3.2.1 做好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工的技术培训及考核工作。

3.3.2.2 非采暖期应做好供热采暖系统的检查修理工作,采暖期应加强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保养和检查修理工作,确保供热质量,特别是元旦、春节等特殊时期的供热质量,并做好供热故障抢修准备工作。

3.3.2.3 春节后,维修技术管理负责人与维修施工管理负责人应共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供热采暖系统的年度普查,采暖期结束前做好维修项目技术定案工作。

3.3.2.4 维修项目的施工、验收、试运转和总结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3.3.2.5 严格实施本小区日常维护保养技术要求,做好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

3.4 维修施工管理工作要求

3.4.1 根据政府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参照所选用各类产品样本,制定各维修项目的技术操作规程。

3.4.2 维修施工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完成下列各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

3.4.2.1 计划阶段

根据年度普查结果拟定维修项目的技术方案、施工图纸、质量目标、材料、费用预算等,待资金落实并审查批准后实施。

3.4.2.2 施工阶段

按技术方案和质量目标,做到边施工边检查,随时解决各类问题。外协、外加工的维修项目,应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

3.4.2.3 验收和试运转阶段

应按分段验收、冷态试运转及带负荷运行等三个阶段全面验收。验收和试运转工作应由检查人员、维修管理负责人、运行管理负责人、技术管理负责人共同参加,签字后办理设备移交手续。

3.4.2.4 总结阶段

应对维修项目从技术定案到施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整理图纸等技术资料并按维修档案管理的规定存档。

3.5 维修物资管理工作要求

3.5.1 维修物资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完成下列各项物资管理工作。

3.5.1.1 根据维修工程项目的需要,为各维修工程项目做好物资供应工作。

3.5.1.2 在验收、发放、保管、保养、装卸、运输等环节上加强物资的科学管理,及时编写物资统计报表,建立物资消耗原始材料登记,做好物资的核销工作。监督物资合理使用,降低消耗。

3.6 维修安全管理工作要求

3.6.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以及各专业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6.2 维修安全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完成下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3.6.2.1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试由市、区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取得国家特种作业人员证书的人员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

3.6.2.2 施工安全管理,应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安全交底。维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场地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3.7 维修档案管理工作要求

3.7.1 维修档案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完成下列各项档案管理工作。

3.7.1.1 供热采暖系统原始设备档案和台帐管理,包括各种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出厂图纸、易损件图纸、设备安装图纸和安装记录等资料的管理。

3.7.1.2 热力站、供热管线和室内采暖系统竣工图的管理。

3.7.1.3 供热采暖系统的设备维修档案的管理,包括历年维修工程项目的存在问题、维修技术方案、施工图纸、材料清单、结算费用及由参与维修验收的各方负责人签字的验收报告等资料的管理。历年的维修情况应明确标注在相应的竣工图上。

4 热站

4.1 换热器

4.1.1 板式换热器

4.1.1.1 检查换热器内部的腐蚀和堵塞情况,按设备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整体或解体清理方法。

4.1.1.2 需要解体清理时,一般的洗刷不宜将板片从悬挂轴上拆下,板片应逐块进行检查与清理,洗刷时严禁使用钢丝刷铜丝刷或其它金属刷,不应损伤垫片和密封垫片

4.1.1.3 严禁使用酸性溶剂清洗板片。板片洗刷完毕后应用清水洗净。

4.1.1.4 更换密封垫片时,应用丙酮、丁酮或其它酮类溶剂融化垫片槽里的残胶,并用棉纱擦净垫片槽。

4.1.1.5 对板片的紧固件进行检查,对存在锈蚀的配件予以更换并做好防腐防锈处理。

4.1.1.6 检修后应进行水压试验。用清洁水分别对冷、热侧进行试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保持压力 30min,压力降不超过 0.05MPa 为合格。

4.1.1.7 进出口压力表和温度表应按规定进行校验,保证其精度、灵敏度和数据显示准确。

4.1.2 容积式、管壳式换热器(如小区新增此类设备需按以下条款进行维修保养)

4.1.2.1 检查换热器外部保温是否有脱落、变形及腐蚀。

4.1.2.2 检查换热器各阀门是否严密,发现泄漏迹象的应更新填料或更换阀门。

4.1.2.3 检查换热器内部结垢、腐蚀状况及换热器管腐蚀、堵塞、渗漏状况,酸洗或更换检修后应恢复原技术状态。

4.1.2.4 泄漏的换热管数量不大于总量的5%时可进行维修,否则容积式换热器应更换换热管束,管壳式换热器应整台更换换热器。

4.1.2.5 换热管泄漏维修后,应进行带压充水试验,以无泄漏为合格。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 1.25 倍,保持压力 20min,以无泄漏为合格。

4.1.2.6 管壳式换热器挡板与管束接触应紧密,管束与管板的胀接应无腐蚀,水室与管板应封闭严密、无泄漏,管束不应有穿孔或破裂,壳侧流体应无短路现象,一、二次水不应有串水现象。

4.1.2.7 管壳式换热管内外应无严重积垢现象。管程和壳程的阻力损失不应超过设计值的 10%。

4.1.3 换热机组

4.1.3.1 换热机组在安装时应保证基础的水平符合设计要求,所有设备安装应牢固。

4.1.3.2 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检查各设备夹紧螺栓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进行夹紧。

4.1.3.3 机组日常维修时可整体操作,定期检修或更换时,必要情况下应将设备拆离机组后单独进行。

4.1.3.4 整套机组所涉及的各种设备检修执行本文相关规定。

4.2 水泵

4.2.1 检查水泵各零部件磨损及腐蚀程度,叶轮导叶表面应光洁、无缺陷,轮轴与叶轮、轴套、轴承等的配合表面应无缺陷,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

4.2.2 叶轮流道口发生严重偏磨、叶轮表面出现裂纹或形成较多砂眼及穿孔时,应更换叶轮。

4.2.3 水泵轴发生弯曲或轴颈磨损不能修复时,应更换新轴。水泵轴承或推力轴承磨损时,应更换轴承。

4.2.4 新装密封填料时可不压紧,待充水试泵时逐步压紧并使有水滴出,以每分钟 20 滴~40 滴为宜,保持润滑冷却,其泄漏量应符合现行专业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机械密封运行前应注水后排气,待有水流出后经手动盘车方可运转。

4.2.5 水泵检修后,应进行转向检查。

4.2.6 水泵检修后试运时,润滑油和冷却水温度应符合设备文件技术规定,润滑油不应有渗漏现象,各管道连接处应牢固、无渗漏,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仪表应灵敏,指示准确、可靠。

4.2.7 水泵检修后试运过程中产生异常噪声时,应立即停泵检查。

4.2.8 在非采暖期,经过检修的水泵应在泵解体时擦干水分,清除锈垢,涂防锈油脂,组装后妥善保存。

4.3 水处理设备

4.3.1 离子交换器

4.3.1.1 交换剂应粒度均匀,状态良好,无铁离子中毒,无微生物、悬浮物污染及失水、低温冻结、碎裂迹象;充填数量应以落床后上部视窗可见交换剂表层界面为准。

4.3.1.2 进水装置应完好,水流应分布均匀,不应直接冲刷交换剂层。

4.3.1.3 进盐液管孔应无堵塞现象,底部排水装置孔板夹涤纶网的规格应符合该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4.3.1.4 金属材质的离子交换器内表面防腐层应无破损或脱落,封头及视窗法兰的连接和密封应完好。

4.3.1.5 配比池内壁应保持清洁,池口应设有效的密封遮板;金属材质的溶盐池与配比池内壁应有可靠的防腐处理,宜采用 PVC 衬板或玻璃钢涂层。

4.3.1.6 溶盐池应定期清理悬浮泥垢,确保盐液清洁。

4.3.1.7 观察孔、人孔应严密封闭,无泄漏。

4.3.1.8 各部位阀门应无泄漏,盐泵运转正常。

4.3.1.9 软化水管、盐水管、自来水管应刷漆防腐。

4.3.1.10 金属材质的软化水储存水箱内壁防腐涂层应完好无损,水箱应设有效的密封遮板,液位计应保持清洁。

4.3.2 自动离子交换器

4.3.2.1 流量型及时间型自动控制器的自动再生周期应根据实测数值进行调整,应与原水硬度匹配。

4.3.2.2 饱和溶盐箱内的饱和盐液渗透管与箱体连接应垂直可靠、无松动迹象。

4.3.2.3 单机双罐设置应能确保连续制水。

4.3.2.4 对自动离子交换器内的交换剂、软化水水质和软化水储存水箱的要求,与离子交换器相同。

4.3.3 贮药罐加药器

4.3.3.1 检查罐体是否完好,阀门是否完好,管道是否畅通。

4.3.4 除氧器

4.3.4.1 在整体进行气密性试验的同时,应检查除氧器各阀门是否完好、启闭是否灵活、阀体有无缺陷。

4.3.4.2 检查并清理液位计及溢流装置。

4.3.4.3 检查除氧器所有零部件及其内部腐蚀状况,更换喷嘴及填料,检修后应使其保持完好。

4.3.4.4 检查人孔、法兰密封状况,修复后应保证设备、管路系统的密封性。

4.4 定压设备

4.4.1 变频补水泵定压设备

4.4.1.1 检查变频器是否存在过热和超电流工作现象,散热风扇是否正常工作。

4.4.1.2 检查压力传感器的连接是否完好、数据传输是否正确。

4.4.1.3 检查超压电磁阀是否正常工作。

4.4.2 膨胀水箱

4.4.2.1 检查浮球阀及其电讯信号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4.4.2.2 检查膨胀管是否接至循环水泵的入水口。

4.4.2.3 检查保温有无脱落。

5. 阀门

5.1 维修阀门

5.1.1 首先记录其开度,然后将其关闭再完全打开,确认开关可靠灵活。

5.1.2 阀门维修后,阀芯与阀杆连接应灵活、可靠,阀杆应无弯曲、锈蚀。阀杆与填料压盖配合应合适,螺纹应无缺陷。阀芯与阀座接触应良好、无缺陷。螺栓、垫片应齐全紧固。阀门的传动装置应启闭灵活、可靠,开度指示器应指示准确。

5.1.3 对安装在严密性要求较高位置的阀门,应在维修期间做严密性试验。

5.1.4 阀门维修后应将阀门开度调至维修前的位置。

5.2 更换法兰连接式阀门

5.2.1 阀门应有出厂合格证或检修单位试验合格证方可安装,新阀门安装前应进行清扫并对盘根填料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阀门安装前应核对型号规格,并根据介质的流向确定阀门安装方向。

5.2.2 阀门更换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零件有无缺损、裂纹、砂眼,通道是否干净,阀门法兰孔与管道法兰孔是否一致,阀门法兰面是否有径向沟纹、水线是否完好,阀门开关是否灵活。

5.2.3 法兰或螺纹连接的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焊接阀门的安装应采取降温措施。

5.2.4 阀门压兰填加及更换盘根前,应清理填料箱,新填料应上少许机油,阀体各螺栓和明杆阀门的丝杠上应抹适量黄油,填加盘根时每圈只许有一个接头,各圈盘根接头应相互错开,填料箱应充分加足填料,阀门压兰应完整无裂纹、填料饱满,有压紧的余量,压紧压兰的两条螺栓时应均匀上紧,压兰与丝杠周围间隙应一致,不影响阀门开关。

5.2.5 更换法兰时,应按照管网设计公称压力选用法兰型号。

5.2.6 更换法兰垫片时,应选择满足管道输送介质的温度压力要求的法兰垫片,其内径应大于法兰内径 2mm~3mm,外缘应同法兰密封面的外缘平齐,垫片厚度与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使用前应清除法兰面上的旧垫片及杂物,保证法兰面无损伤并涂机油和黑铅粉,法兰连接严禁使用双层垫片。

5.3 安装焊接阀门

5.3.1 焊接阀门在安装时应处于全关闭状态,并做好防护,避免杂物和焊渣飞溅到密封表面。

5.3.2 阀门在与管道连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焊接造成阀门变形,影响其严密性。

5.4 安装对夹式蝶阀

5.4.1 对夹式蝶阀安装时应考虑蝶阀管路介质流动的方向,按产品说明书指导安装。蝶阀安装前应存放于室内干燥处,阀板开启 4°~5°。

5.4.2 清洁内腔和密封面时不应有污物附着,未清洁前不应启闭阀板。

5.4.3 检查手柄装置是否与法兰连接可靠,手柄顶丝是否与转轴顶牢。

5.4.4 在管路上夹紧蝶阀时,应注意连接力是否均匀可靠、螺栓是否均匀地拧紧。

5.4.5 蝶阀安装时应与管道成垂直。

5.4.6 蝶阀检修装配后,压把定位位置应保持不变。

5.4.7 蝶阀安装后进行管路强度试压时,阀板应处于开启位置。

5.4.8 安装和使用对夹式蝶型止回阀

5.4.9 蝶阀介质流向标记应与介质流向相同。

5.4.10 在水平管道上安装时,转轴应垂直于水平面;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流体流动方向应自下向上。

5.4.11 安装前应清洗内腔和密封面,不应碰伤密封面。

5.5 安装、维修自力式调节装置

5.5.1 自力式温度调节阀应按阀体上箭头的指示方向垂直倒立安装在工艺管道上,感温探头应安装在被控位置上,混入被控介质部分不应少于探头总长的 4/5,工作前应合理设定温控值,特殊情况需要维修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5.5.2 应在管道冲洗后安装流量调节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应按阀体上箭头的指示方向垂直安装在管道上,执行器位置在下,控制阀位置在上,阀体自重较大或有震动时应加支撑架,需要维修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5.5.3 其它自动化调节智能仪表及保护装置等的维护、检修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6 室外供热管网

6.1 管道

6.1.1 管道更换后,其外观、标高、坡度、坡向、水平弯曲度、垂直度应符合原设计。

6.1.2 检查管道的腐蚀程度,应重点检查低洼地段和较潮湿的沟、井内管道,检查应作记录,对认为腐蚀严重的管段应进行测厚检查,对腐蚀深度超过壁厚 1/3 的管段应更换。

6.1.3 管道翻修完毕后,翻修段应进行水压试验。当不具备水压试验条件时,应进行 100%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6.1.4 供热管网运行期间发现补水量异常增加,管网压力出现异常波动时,应对供热管网进行检查,采取措施修复漏水点。

6.1.5 末端管道内有污垢的应清除干净。

6.1.6 非采暖期系统不应泄水放空,应充水保养。

6.2 管道的保温

6.2.1 管道及其附件均应保温,保温外壳应完整、无缺损,保温性能完好。保温材质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发现受外力损坏或自然老化而出现开裂、脱落时,应按安装工艺修复或更换。

6.2.2 直埋管道的保温、防水外壳,保温管的防腐层、保温层及渗漏报警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 锅炉房、热力站内管道、阀门及管道保温外壳应有明显的标识和表示介质流动方向的箭头。

6.3 热力管沟及附件

6.3.1 热力管沟及附件外表面应无破损,小室、管沟等内部清洁。应定期检查热力管沟及附件的完好情况,不得有渗漏、积水泡管等现象,如有雨水、污水应查找原因,并对找到的雨水流入点和污水排入口及时彻底治理。

6.3.2 地沟盖板、检查井顶板及沟口过梁不应有酥裂、露筋腐蚀和断裂现象,如有断裂或缺损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6.3.3 热力检查室的井盖应有明显标志,位于车道上的检查室应使用双层加强井盖。

6.3.4 井盖不应有损坏、遗失现象。

6.3.5 检查管沟和检查井的砖砌体有无断裂、倾斜或下沉,对有危险的地段应重新砌筑。检查管沟、检查井内壁防水砂浆抹面有无脱落,损坏的应修复。

6.3.6 检查室爬梯应无腐蚀、不缺步,爬梯扶手应牢固、无松动。

6.3.7 固定支架应牢固无变形,能够阻止出现管道在任何方向与固定支架的相对位移,能够承受自重、推力和扭矩。钢支架基础与底板结合应稳固,外观应无腐蚀、无变形。

6.3.8 滑动支架不应妨碍管道由于冷热伸缩引起的位移,应能够承受管道自重及摩擦力、基础牢固、无变形移位。钢支架基础与底板结合应稳固、外观无腐蚀、无变形。

6.3.9 导向支架的导向接合面应平滑,无歪、斜、卡、涩现象,并应保证管道只能沿轴线方向滑动。

6.4 阀门

6.4.1 更换阀门前,对焊接蝶阀、球阀之外的阀门应进行解体检查,更换密封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4.2 阀门检修后,阀门阀杆应能灵活转动,无卡、涩、歪、斜现象,铸造或锻造部件应无裂纹、砂眼或其它缺陷,填料应饱满,压兰应完整、有压紧余量,螺栓受力应均匀、无松动现象,法兰面应无径向沟纹,水线应完好,阀门传动部分应灵活、无卡、涩现象,油脂应充足,液压或电动部分应反应灵敏。

6.4.3 更换阀门时,阀门公称压力不应小于其设计值,蒸汽阀门公称压力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6.5 补偿器

6.5.1 套筒补偿器(包括普通盘根式和柔性填料式)

6.5.1.1 更换套筒补偿器时,安装强度及补偿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5.1.2 套筒组装应符合工艺要求,盘根规格及填料的间隙应一致。

6.5.1.3 套筒的前压紧圈与芯管间隙应均匀,盘根填量应充足,满足压紧圈的压紧要求,不应出现明显偏差,无卡、啃现象。

6.5.1.4 螺栓应无锈蚀,并涂有油脂保护。

6.5.1.5 柔性填料式套筒填料量应充足。

6.5.1.6 芯管应有金属光泽并涂有油脂保护。

6.5.2 波纹管补偿器

6.5.2.1 波纹管补偿器进行预拉伸试验时,不应有不均匀变形现象。

6.5.2.2 波纹管补偿器安装前的冷拉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5.2.3 波纹管补偿器安装与管道的同轴度应保持在自由公差范围内。内套有焊缝的一端宜在水平管道上迎介质流向安装,在垂直管道上应将焊缝置于上部。

6.5.2.4 波纹管安装完毕后,卸下涂黄漆的紧固螺栓后方能投入运行。复式拉杆波纹管补偿器开紧固螺栓后方可投入运行。

6.5.2.5 对有排水装置的波纹管应保证排水丝堵无渗漏。

6.5.3 球型补偿器

6.5.3.1 球型补偿器水平安装时应设平台,垂直安装时,球体外露部分应向下安装。

6.5.3.2 安装球型补偿器时,应尽量向弯头部位靠近,球心距长度宜大于理论计算长度。

6.5.3.3 球型补偿器两垂直直臂的倾斜角应与管道系统相同,外伸缩部分应与管道坡度保持一致、转动灵活、密封良好。

6.6 除污器

6.6.1 除污器清洗每年不应少于一次,通过除污器后的水应不含杂质和污垢。

6.6.2 除污器的位置应按介质进、出口流向正确安装,排污口朝向位置应便于检修。

6.6.3 立式直通除污器的出水花管孔不应堵塞,卧式除污器的过滤网应清洁。

6.6.4 出水花管滤网不应有腐蚀或脱落现象。

6.6.5 除污器的承压能力应与管道的承压能力相同。

6.6.6 立式除污器放气阀应操作灵活、手孔密封,不应有漏水现象。

6.6.7 卧式除污器滤网应能自由取放,不应强行取放。

6.6.8 滤网孔眼应及时清洗,保持畅通。

6.7 疏水器

6.7.1 检修疏水器时,应先确认疏水器前后阀门关闭是否严密,严密后方可进行拆卸检修。如阀门不严,停汽后方可进行检修。

6.7.2 疏水器的维护、检修应能准确无误地排放凝结水。

6.7.3 热静力型蒸汽疏水阀应能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开启,当凝结水排完时应能完全关闭。

6.7.4 圆盘式蒸汽疏水阀的进口完全处于蒸汽状态时,阀片扰动频率不应大于 3 次/min。

6.7.5 疏水器的维护、检修应无明显的漏汽现象。

7 室内采暖系统

7.1 热力入口

7.1.1 定期巡视过程中需要入地沟检查时,应有专人在井口监护,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7.1.2 阀门各类阀杆、压力表旋塞应转动灵活,无卡、涩、歪、斜;传动齿轮等裸露部件应保持一定的油量;铸造或锻造部件应无裂纹、砂眼或其它缺陷。

7.1.3 截止阀、闸阀应开关灵活,调节阀平衡阀和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应动作灵敏、设定值准确。

7.1.4 清洗除污器并检修滤网,新投运管线中的除污器应加强清污。

7.1.5 压力表、温度计应定期校验,不准确的应更换。

7.1.6 所有管道及附件应无泄漏,管道的油漆、保温应良好。

7.1.7 小室、管沟应保持清洁、无积水。

7.2 干、立、支管道

7.2.1 检查室内干、立、支管道无泄漏、不堵塞。

7.2.2 检查厨房、卫生间中穿越地面的暖气管道的立管根部和室内管沟内采暖管道的腐蚀情况,腐蚀严重的应及时修复。

7.2.3 检修变形或活动的管道支架,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

7.3 散热器

7.3.1 散热器应无泄漏、不堵塞,发现问题应冲洗、清堵。

7.3.2 严重腐蚀的管道、腐蚀或损坏的散热器应局部或全部更换。

7.4 阀门

7.4.1 室内阀门、排气阀等应无泄漏。

7.4.2 室内各阀门应开关灵活、填料饱满。

7.4.3 自动或手动排气阀应保持排气口畅通。

7.4.4 检修泄漏的阀门或更换新阀,阀门安装前应按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试压。

7.5 热计量控制装置

7.5.1 检查热量表、热分配表、恒温阀、智能热量控制阀等热计量控制装置的完好程度,定期进行过滤器的清洗。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7.5.2 对蒸发式热分配表应每年更换一次蒸发液,对热量表、电子式热分配表等应按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电池,清洗热计量控制装置前的过滤器。

8 电气控制系统

8.1 配电线路

8.1.1 配电屏内导电部分各接点应无过热现象。

8.1.2 各种计量、指示仪表及指示灯应完整、指示正确。

8.1.3 配电屏及各种柜、箱的门应完好,零部件应完整无缺,支架、瓷件应无损伤,接地应可靠安全。

8.1.4 低压配电装置所控制的负荷应分路清楚、避免一闸控制多路。重要负荷与一般负荷应分开。

8.1.5 各电器开关的操作机构动作应灵活、可靠,辅助接点应良好无缺损,元、器件上应无积尘,尤其是热元器件和保护元、器件的性能应正常,工作可靠。

8.1.6 线路连接处应无电腐蚀现象,接触紧密可靠,应杜绝任何短路隐患。

8.1.7 电源主进路应有单列隔离开关。

8.1.8 配电系统以下所有电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应完备、可靠。

8.2 照明设备

8.2.1 室内照明电器及各种插座应无伤损,接地线应可靠、安全,铝、铜线连接应使用铜、铝接头。

8.2.2 照明灯具上所装灯泡容量符合设计要求。

8.2.3 照明电器及灯具各部件应无松动、脱落、损坏。室外灯具防雨措施应完好无损。

8.2.4 插座专用的漏电保护开关应完好,并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照明系统的平面图应完备、准确。

8.3 电动机及控制设备

8.3.1 对站内的低压电气设备进行标准校验、大修以及预防性试验。

8.3.2 低压控制电气的额定容量应与所控制的负荷相适应,各电气保护元件的选择和整定均应符合动作选择性需要,应保证热元器件和保护元器件的性能正常,工作可靠。完成整定工作后应进行详细记录。

8.3.3 装有灭弧罩的电气设备,其三相灭孤罩瓷件应完整无损、杜绝任何短路隐患。

8.3.4 电器元件应固定牢固,电器接线螺栓、螺钉等应无锈蚀,焊点应牢固可靠。

8.3.5 电动机的控制和保护设备应完好无损,金属外壳和金属框架接地应可靠安全。

8.3.6 起动和保护设备应齐全、完整,按钮操作应灵敏可靠,电源线敷设应符合安全要求,控制设备应符合厂家图纸要求,图纸应齐备、准确。如实物有任何变动均应在图中做相应的标注。

8.3.7 对远程控制及多点控制的电动机,应保证各控制点控制信号正确。

8.3.8 电动机运转方向应正确,无异常摩擦及声响,动力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平面图应齐备准确。

8.3.9 检查电动机

8.3.9.1 用吹风机或压力不大于 2 个大气压的干燥压缩空气吹净内部,操作时不应碰坏绕组。

8.3.9.2 对于长期停用或受潮的电动机,使用前应检查电动机绕组间和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每年检查两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进行干燥或其它处理。

8.3.9.3 检查实际电压、频率及电路接法等与铭牌所示是否相符、接法是否正确。

8.3.9.4 检查外部螺栓是否齐全,接地螺栓、底部螺母和轴承螺母是否拧紧,机械连接是否牢固。

8.3.9.5 检查轴承中是否有油脂。

8.3.9.6 检查传动装置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用手扳动电动机的转子时电动机是否能自由旋转。

8.3.9.7 检查电动机的接地装置是否可靠,检查电动机机座与电源进线钢管的接地情况。准备起动电动机时,事前应通知所有工作人员。

8.3.9.8 在电动机的运行中,应经常对其进行监视,并应经常检查电动机的电流表指示是否正确,如果发现电气部分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妥善处理。

8.3.9.9 对特别规格型号的电动机维护,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8.4 软化水系统电气

8.4.1 控制器应保持清洁卫生。

8.4.2 开启关闭应正常,运行应无杂音。

8.4.3 各执行机构应灵敏可靠。

8.4.4 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应每年检测一次,保护接地的测试电阻不应大于 4Ω。

8.5 热工仪表

8.5.1 热工仪表检定周期为一年。强检压力表应每半年检定一次。

8.5.2 对受外力损坏的热工仪表应进行更换。

8.5.3 拆除仪表三通旋塞和连接弯管,清洗通道。

8.5.4 在经常有人员活动的室内,热工仪表应有防护架, 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的仪表应加套透明塑料袋。

8.5.5 仪表外表面应擦拭干净。

8.5.6 对具有电信号的仪表应保证数据采集、发送准确。

8.5.7 热能仪表应保证数据接收、处理、热能计算、存储、通讯、控制、管理、查询功能准确可靠。

来源:城镇供热

原文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G5Kw4ql11UUpLY_d2AZtEw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5日 上午8:37
下一篇 2023年5月25日 上午8: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