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水务局党组坚持党建领航,创新治理思路,摁下治水快捷键,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昆明盘龙区:党建领航,培养治水铁军推进水环境治理
党建引领——培养懂水、爱水、惜水的治水铁军
盘龙区水务局党组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三个融入”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业务协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党建活力转化为行治水动力。将党建融入到队伍建设中,注重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培养一支懂水、爱水、惜水的水利队伍,打造一支“讲政治、有情怀、能担当、守纪律”的治水铁军,为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整治、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赢滇池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担起责任,贡献力量。
昆明盘龙区:党建领航,培养治水铁军推进水环境治理
创新治理——从水系上发力、从治污上破题
盘龙区委、区政府立足于盘龙家底,进一步算清水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区水系上发力、从治污上破题,以“保安全、促生态、强治理”为目标,按照“河道控制断面防洪调度,河道沿线截污治理,河道岸线综合整治”的思路,探索“上截、中疏、下排”模式,构建“三横三纵一面”治水体系,实现“三个双赢”。即:以盘龙江、金汁河、东干渠3条横向主河道和马溺河、清水河、羊清河3条纵向联通河道为主体,依托面山防洪滞蓄工程,开展河道综合整治。“上截”以防洪保安全为基础,着眼保障河道长治久安,加快实施河道上游面山防洪滞蓄工程,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通过“渗”涵养水土,“蓄”把水留在原地,“净”把水用在原地,达到错峰排水,实现分散雨季主城河道行洪压力和减轻水源污染双赢的目的。“中疏”以健康水生态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主要通过管网完善及雨污分流等措施,实现雨污剥离,达到污水提能增效和清水汇流入河双赢的目的。“下排”以宜居水环境为动力,主要通过全面梳理全区河道情况,系统研究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综合治理补短板,统筹做好水源涵养,受损河道治理等工作,达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与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双赢的目的。
昆明盘龙区:党建领航,培养治水铁军推进水环境治理
分期实施——上截、中疏、下排系统治理强化上截方面,持续开展面山防洪滞蓄。
2018年以来,盘龙区先后实施了长虫山面山麦溪沟片区洪水拦截工程、长虫山五采区恢复区面山防洪滞蓄工程、九龙湾五采区恢复区面山防洪滞蓄工程。工程效果明显,截洪沟、沉砂池、滞蓄坝塘发挥了逐级滞水、挡砂功能,初步实现了对施工范围内地表径流进行有效引导控制,达到了留水、留土于山的目标。2018年、2019年盘龙区境内没有发生大规模内涝、淹水的情况。
2020年,盘龙区将继续实施九龙湾面山防洪滞蓄二期工程,马溺河哨上片区滞蓄防洪坝塘工程及呼马山西侧面山滞蓄工程。同时将统一规划,分区、分期实施呼马山、金殿水库水质提升等片区面山滞蓄工程,进一步筑牢防洪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中疏方面,巩固提升管网完善及雨污分流,突破转型的瓶颈。
2019年,盘龙区因地制宜,依水施策,精准发力,实施了盘龙区金色大道—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水污水管网提能增效和清水入滇(一期)工程,摸清了箱涵汇水区域2.5平方公里内的11个雨水接口、18个现状排口以及箱涵汇水范围区域内市政道路及小区内部18.2公里道路、51.64公里管网长度,还摸清了44个雨污水管错接点位。
今年,盘龙区将紧盯重点领域,着力防治污染,开展清水入滇微改造工程,有效减少雨季混合污水进入河道。加快推进管网维护和建设工作,结合清水通道建设对全区雨污错接、乱接、漏接点进行改造,全面消除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管网空白。
盘龙区政府还与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盘龙区金色大道—北辰大道排洪箱涵汇流水污水管网提能增效和清水入滇(二期)工程。由盘龙区政府负责对辖区40个小区庭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由昆明排水公司负责实施市政管网错接改造,确保雨水管内无污水接入。通过市政管网网格化完善、节点改造,小区庭院雨污分流,解决金色大道—北辰大道箱涵雨季高浓度混合水溢流污染盘龙江问题,确保箱涵内清水水质,从而恢复箱涵清水(雨水)排放功能,达到引清入河的目标。
强化下排方面,继续推近河道系统研究治理,回应群众期许。2019年,盘龙区纳入国考、省考、市考的9个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其中盘龙江大花桥、得胜桥、金汁河王大桥3个断面水质优于考核目标,东白沙河水库水质由2017、2018年的劣V类提升至IV类,松华坝水库水质稳定保持II类,盘龙区2019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昆明盘龙区:党建领航,培养治水铁军推进水环境治理
盘龙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凝心聚力,进一步补齐治水短板,继续开展盘龙区东干渠分洪隧洞工程,确保工程完工后同步发挥面山截洪和清水通道作用。完成金汁河河道修复工程,确保片区安全渡汛。完成辖区管网、调蓄池、河道及支流沟渠清淤除障工作,消除内涝淹水隐患。开展美丽河道建设,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云南网记者 浦美玲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