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梧州市以“三化”专项活动为重点,以督促整改“常态化”、属地管理“网格化”、机制建立“长效化”、专项资金“规范化”为抓手,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生态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截至10月底,梧州市354个自治区级示范村屯项目已全部完成,37个市级示范村屯完工36个;总投资9177万元的12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282万元;总投资1.18亿元的通建制村水泥路项目共191.8公里,已全部完成。
为及时了解各地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情况,梧州市每个月都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开展随访暗访。1至10月,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开展暗访督查活动1001次,84名工作不力的干部受问责,有力督促工作落实。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梧州市建立以县为一级管理网络(中心网络),乡(镇)为二级管理网络,村(社区)为三级管理网络,各自然村片(组)为四级管理网络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各县(市、区)的58个乡镇、861个建制村、10616个自然村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初步实现工作区域无死角、区域责任不缺失。此外,通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解决了部分乡镇在乡村建设活动的经费问题,并加强专项资金审批和使用。
日趋完善的长效机制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使梧州市形成了生态乡村建设多模式、因地制宜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依托名人故里模式,袁崇焕故里藤县天平镇新马村,结合生态乡村建设发展休闲旅游;二是彰显民族特色模式,蒙山县夏宜瑶族乡以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改造乡土建筑、弘扬瑶族历史文化,打造“醉美瑶乡”乡村旅游区;三是依托党建推动模式,苍梧县木双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共同打造宜居宜游生态新农村;四是依托秀美风光模式,藤县濛江镇覃安村、象棋镇道家村、天平镇新兴村、太平镇石夏村、金鸡镇思善村等,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结构平衡合理,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乡村;五是连片集中规划建设模式,藤县藤州镇礼秀新村、东荣镇大带新村,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片区建设、村庄改造、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大大提升了乡村风貌。(记者 曾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