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设计
1)降水施工不得影响附近路面道路交通运行,并不得影响周围环境。
2)降水方案必须考虑对基坑降水井周边50m范围内所有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线的影响。需要在临近建筑物附近设置一个观测井,降水开始时,观测水位变化,确定影响程度。
3)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按照设计要求标准段要求降至基底以下0.5m;十字交叉口段要求降至基底以下2m。
4)井点系统涌水量的计算以无压非完整井的理论为依据进行计算,根据设计图提供的地质资料,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1m/d。降水计算以经验公式计算,以抽水试验检测。
深井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选用GPS158循环钻成孔、混凝土管和滤管、碎石等。
2)泥浆处理:成孔中形成的泥浆采用离心泵抽至环保车及时拉走,保持施工场地干净。
3)现场供电、供水保持正常,场地平整。
2、施工工艺流程定位→成孔→清孔→下滤管及井管→井壁外回填粗砂及封口→洗井→下泵→试验抽水→正式抽水→观测井水位检测。
1)测量定位:用GPS、水准仪确定井位、井深,并严格按照设计井位成孔(井距基坑边1m~1.2m)。
2)成孔:采用GPS158循环钻进工艺。人工埋设钢制护筒,护筒装好后开始钻进成孔。钻孔采用膨润土造浆护壁,重点控制成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
3)清孔:探测孔深满足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采用15mm~30mm的胶管插入井点管底部进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
4)下管:下管前仔细检查滤网包扎质量(在滤管外围采用两层纱网和棕皮包裹,再用10号铅丝扎紧),开始向下落第一节,第二节与第一节接口,外侧用竹板围住,10铅丝扎牢,开始安第三节、第四节……,为了保证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影响填滤料厚度,在井管上加设扶正器(门形钢管架)。井口应高于地面20cm以上。在管底加焊5mm厚钢板,防止潜水泵在抽水时堵塞。
5)填滤料:井管吊放好后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滤料,滤料为经筛选的由粗砂和细碎石(3mm~8mm)组成的滤水材料,滤料填至井口下0.8m~1m左右时用粘性土填实夯平。
6)洗井:采用空压机和活塞联合洗井,直至井口翻出清水为止。成井后及时洗井,间隔时间不要超过8h,防止泥砂土、砾料一起凝固后堵塞滤管上的滤孔,给洗井造成困难。
7)水泵:在下井前,专业人员必须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做一次检查,在试转3min~5min后,若无问题,再下井。安装完毕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再转入正常工作。
降水监测
因基坑降水井周边50m范围内有移动公司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线,需要指定专人在现场监控。
1)降水开始后,必须对各降水井的水位、出水量、水质进行同步观测。
2)降水未达到设计要求水位前,应每天进行3次水位、出水量观测。当水位达到设计要求水位后,每天进行2次观测,直至水位稳定。
3)根据连续观测到的水位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水位下降值与时间关系曲线,为下一步降水开挖提供参考。
4)加强对地表和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绘制沉降值和时间的关系曲线,预测沉降发展趋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降水施工如何做好
1)降水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综合管廊施工质量和进度。因此井点降水施工应严格按24h排班规范管理;控制好每段降水时间、降水深度等动态信息,为安全、顺利、快速完成超深基坑施工创造条件。
2)基坑降水要与基坑支护和开挖方案同时设计考虑。交叉口段管廊降水时间尽量压短,我们控制在45d。在综合管廊施工完毕,回填至自然水位后及时封井。
3)深基坑降水时,对降水井的降水时间、降水深度、降水范围进行控制。根据施工进度和作业面土质的变化,以及对观测数据的分析,选择开启降水井并确定降水时间,绝对不能为图省事而全面降水,造成大面积地表下沉的病害。
4)在降水施工中必须设50kW发电机组,预防施工中突然停电,保证降水正常连续进行。并配备小型潜水泵,明排雨季基坑积水。
5)深井抽出的混水,一律不允许排入道路雨水、污水管道,防止堵塞管道,同时要充分重视成孔泥浆的及时处理,防止污染施工环境。
影响降水效果的因素较多,在实际施工时,我们既不能忽视理论计算,又不能盲目相信计算结果,而是一定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分析,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