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雪宏
本文约4500字,预计9分钟的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雅昌的书籍设计师们近年来获奖无数——德国IF设计奖、美国纽约ADC年度奖、英国D&AD设计奖、意大利A’设计奖、中国“最美的书”、金点设计奖……这样一个被称为书籍设计“急诊中心”的地方,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好的设计能让一本书“说话”,为纸张与无声的文字注入活力。近年来,提到国内的书籍设计工作室,“雅昌”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从这里诞生的书籍设计作品,有风格严谨的政府项目,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图册》,采用“六合套”的装帧形式,一层一层打开,充满庄重的仪式感;有响应社会时事的致敬之作,如献给抗疫英雄的诗歌集《凤凰》,全书仅运用橙白二色,象征着白衣天使如同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火焰洗礼;也有注重风格表达的艺术类书籍,如《贾涤非练习》,看似波澜不惊的质朴白色书匣内,其实藏着不著一字、色彩浓烈的艺术家作品集……
凭借这些作品,雅昌的书籍设计师们近年来获奖无数——德国IF设计奖、美国纽约ADC年度奖、英国D&AD设计奖、意大利A’设计奖、中国“最美的书”、金点设计奖……
雅昌北京设计中心设计总监、书籍设计师孙文彬将书籍设计形容为“盲人摸象”——图书内容、作者需求、编辑需求、市场需求,甚至连作者的性格、审美取向、个人经历等,都会成为设计师掌心里的那头“象”。只有将这些片段化的信息串联起来,找到各方需求的平衡点,书籍设计才算开始步入正轨。
一个屡获书籍设计大奖的工作室
1995年,国内文化产业活力勃发。《红番区》《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横空出世,莫言的《丰乳肥臀》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饱受热议……同一年,雅昌在深圳正式成立了当时的广告设计公司,即后来雅昌设计中心的前身,开始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制作、印刷在内的“一条龙”服务。从这时开始,“设计”成了雅昌不可缺少的业务板块之一。
4年后,雅昌北京设计中心成立了。
20多年过去,雅昌设计中心已发展成为细分客户市场提供服务的专业设计平台,下设美术、文博、摄影、商业4个专项设计组,分别承接不同的任务需求。据孙文彬介绍,目前北京设计中心共有14人,按“4311”配置工作人员,即4个专项组里各有3人——1位负责人,2名设计师,还有1名流程管理人员和1位设计总监。
孙文彬作为设计总监,除了要完成自己接手的具体设计工作外,还负责整个团队的经营策略、发展方向和团队建设等,督导4个专项组的项目执行,策划组织内部的各类专业培训。
一本书的诞生,从书籍的整体设计,到材料、工艺策划,样书测试,色彩管理,印制装订等,设计师都要全流程参与和了解,这是雅昌设计中心的设计师保障好的书籍设计从构想到现实的必经过程。“通常,责任编辑会邀请我们和作者一起根据文本探讨如何设定书籍的阅读形态,对我们来说这是件值得兴奋的事,同时也是对专业能力的一个考验。”孙文彬说。
以2018年入选中国“最美的书”的《敦煌》为例,设计师田之友在吸纳了编辑和作者的想法后,便对文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重新架构。该书内文部分前为文史,后为画作,以追忆敦煌—重新发现—当今壁画—敦煌现状为阅读逻辑,从而更加自然地突显出“敦煌”特质。在设计护封时,田之友有意隐去了“沙漠”“藏经阁”“莫高窟”等敦煌“关键词”,转而提取敦煌壁画中的标志性色彩元素,以赭石为底衬,点缀石青,同时将书脊半模切,使之看上去形同敦煌的17窟藏经洞。这本书从前期组稿到设计,再到成品印制,只用了45天。
除了《敦煌》,《价值的链接》《感悟之美》《自然而来——李玉双写生创作60年》《贝尔纳·弗孔》《凤凰》《七天七夜爱如白昼》等,都是雅昌北京设计中心的书籍设计代表作品。
《感悟之美》
《自然而来——李玉双写生创作60年》
《贝尔纳·弗孔》
书籍设计师与雅昌
孙文彬入行已有13年。而他成为书籍设计师、进入雅昌的原因,如今看来,颇有些机缘巧合。
孙文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学的是多媒体专业,主攻视觉传达。那时,书籍设计属于装潢设计专业,和他所在的多媒体专业同属一个系,两个专业常在一起上课,各类书籍设计、视觉设计作业常被摆出来展示,孙文彬出于好奇也会翻一翻同学们设计的书。
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候大家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求都很高涨,整天埋头忙着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不时也会聚在一起,聊自己手头的作品,也聊书籍设计,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书籍设计,始于他毕业后的第三年。“2008年,有朋友拿来书籍设计项目希望我可以试一试。”那是一本女性艺术家作品合集,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初出茅庐的孙文彬胆子大,他从没系统学过装帧设计,连排版软件都是现学的,毫无经验,却接下了这份工作。好在,理论和方法总是相通的。他跑去书店做调查、在网上搜资料,最后磕磕绊绊地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籍设计作品。
“那时,我的设计还是偏感性的,也更注重视觉传达的部分。”他说。如今回想起这部“处女作”,孙文彬谈不上有多满意,但他仍记得当时这个项目带给他的心动,“我觉得我能感觉到这个作品想传达的内容,我有对文本和图像进行创作和表达呈现的冲动。”这种冲动促使多媒体专业出身的孙文彬,投向了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并进入雅昌。
雅昌具有近乎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年轻的孙文彬来说,见证一本书从无到有、完整诞生的过程,是一件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事,令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转眼,孙文彬已在雅昌度过了13个年头。回顾这期间自己的设计作品,孙文彬将《感悟之美》《记忆与表达——东欧行记》和《贾涤非练习》视作自己职业之路上的3个阶段。
《感悟之美》是他2011年设计的书。那时,他不断尝试各种设计表达方式,有极旺盛的表达欲望。《感悟之美》全书运用彩烙纸、皱纹纸、伊文斯等八九种纸张,并将经折装与锁线装相结合,还设计了一个天地盖的盒子收纳《八十七神仙卷》卷轴。多层次、多维度的呈现邮票和传统文化的因缘际会,既注重细节表达,也被赋予了很强的形式之感。
《记忆与表达——东欧行记》则是孙文彬处于过渡阶段的作品。经历了4年的磨砺,此时的他对文本、结构的理解把控,以及对作者、编辑团队的工作方式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设计的方法也趋于逻辑化与理性化。这本书的面裱采用了哑粉纸覆肌肤般的触感膜,还原了作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西柏林双眼所见的朴素景象与身体感知的适宜温度。同时,运用叠印、透穿结合UV工艺的方式,视觉化地呈现出作者“想说又不能说”的意蕴。
鉴于全书内容是一本穿梭在东西徳之间的游记,设计师便在图书结构上,根据两地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其分成左翻和右翻的两册活脊精装书,中间则采用PVC材质丝网印刷出“倒掉的柏林墙和湖水”,以传达当时的德国人对于自由、通达的向往。
2020年,《贾涤非练习》面世,孙文彬的书籍设计风格开始走向成熟。中国“最美的书”评委点评这本书的设计“轻松而随意”。书的第一个印张由艺术家个人的一整幅作品裁剪而成,读者可以将这16个页面撕下来,自行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书口的设计是艺术家的喷绘作品,书盒上则呈现了艺术家的姓名拼音,并对其中i字母的圆点做了不同的挪位设计,给人一种形式趣味;书盒采用的白色既隐喻了艺术家的纯净,又与色彩丰富的书中画面形成强烈对比。
孙文彬认为,“现在的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平衡关系’需求的表达”,他说,“在舍弃掉最初那些生猛、疯狂、内心直观感受的部分后,通过更为客观理性的设计推演过程,让我能够站在不同视角理解一部作品,设计的维度也因此变得更为多维与丰富。”
所谓“平衡关系”,就是指文本、作者、编辑、成本、读者、市场、发行、设计之间的一种综合考量。在孙文彬眼里,书籍设计正是在集合多方智慧与需求后,不断寻找、打磨最优平衡点的过程。
“书如其人”
入选2020年中国“最美的书”的《贾涤非练习》是一部独特的作品,全书没有一个字。这不是孙文彬设计的第一本贾涤非作品,在此之前10多年里,贾涤非的每本书几乎都是孙文彬设计的。随着一次次合作的深入,交流渐深,二人也成为知己好友。
凭着对贾涤非绘画风格的不断了解,以及与他的朋友、学生、老师等身边人的交流,孙文彬得以从不同视角去看待这位画家。有时,贾涤非创作时,孙文彬也会特意去现场观摩,或者两人一同写生。这些细微的日常点滴、人情世故的勾勒描绘、围炉促膝长谈的推心置腹……最终都汇成了孙文彬书籍设计的灵感源泉。常言道“字如其人”,孙文彬认为,其实书亦如此。
《贾涤非练习》的书籍设计,便是由此而来。贾涤非生于东北,他的早期绘画作品有一股北方的粗犷气息,奔放明艳的色彩是作品的基调。但若与本人接触,又会发现,贾涤非其实是个性格内敛、毫不外放的人。
因此,《贾涤非练习》的书盒由白色全棉纸制成,质朴、自然,安静收敛。书盒上有“Jia Di Fei”3个拼音,其中,“di”的“i”,圆点部分被挖空,露出了内封绘画作品的色彩,如同读者正在透过圆形镜头去窥探贾涤非的绘画世界。
贾涤非其人,就这样被孙文彬以视觉语言通过书籍设计表达了出来。但设计师和作者是多年好友的情况毕竟是少数。面对初次相识的客户,孙文彬也会抓紧有限时间,尽可能全面地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特质,并将这些作为成就一本好书最生动的素材。
采访时,孙文彬曾谈到所谓“书的滋味”,一本书的“滋味”可能来自拿起它时的重量、翻阅纸张的触感、油墨的气味,甚至阅读时的仪式感、捧在手中的温度,这种物态感会与精神产生碰撞,从而引起心灵共鸣。他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给予读者这种“滋味”。
设计中的商业逻辑
不是每本书都能给书籍设计师充足的时间细细打磨。孙文彬笑称,雅昌设计中心有时就像个“急诊中心”,突然接到紧急的书籍设计项目是常事。因为能够直链印刷生产,很多项目来到设计中心时,就已经迫在眉睫。面对各种“急诊”需求,设计师们只能练就一身从容不迫的专业技术,去应对处理,做好服务。
也就是这样看似“无所不能”、获奖无数的雅昌,现如今,即使设计小众艺术类图书,也会格外重视设计成本与市场需求的平衡。设计师与编辑、作者沟通时,不可避免地会谈到“一本书的成本是多少”,包括纸张选择、工艺呈现等。孙文彬说:“当下图书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书籍设计也不可避免地要更多的考虑市场和商业因素。”但即使受到成本限制,雅昌设计中心仍没有放弃在选纸、印刷工艺、装帧结构等方面追求极致与创新。
《无名者》
在孙文彬看来,这些也许并不全是雅昌书籍设计作品屡获海内外大奖的根本原因。他说:“取法乎上”,打开视野做设计,拥有高远的目标,是一名书籍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而在日常对待每个设计项目时,尽力成就作者和编辑心中“最美的书”,同时,也要“心怀敬畏”。
设计师分享会
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重建、自我肯定,正是孙文彬眼中的书籍设计过程,反反复复,不断摸索,却也苦乐掺半。他说,这就是个折磨自己的过程。可即使如此,他仍称“这个职业给了我安身之基”,专业领域的收获,时隔13年,依然令他感到满足和快乐。
“出版私房课·云课堂”
”如何用直播创造图书销售奇迹?“
”做社科书的眼光和手艺“
“怎样做图书营销,才能提升销量?“
欢迎回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