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见彩虹——我区大力发展水牛产业纪实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政协委员建议要做大做强广西的水牛产业。政协委员的呼声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扶持水牛产业的发展。2002年,自治区政府把“广西水牛奶业开发项目”列为全区的7个重大项目之一。2005年4月,自治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草食动物、牛奶业作为我区农业优势产业,加大引导、扶持的力度。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水牛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推进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快了水牛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区水牛改良面已从16个县发展到96个县,牛人工授精站从65个增加到2783个,人工授精配种员从132人增加到3586人,2005年杂交配种母水牛数达35.89万头。
   
营造良好氛围
   
    我区地处亚热带,草地广阔,水源充裕,青饲料、秸秆、牧草等资源丰富,群众历来有养牛的传统习惯,种草养牛以及开展“牛品改”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我区各级政协委员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水牛产业的发展,经常深入农村调研,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自治区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李世钦委员为我区畜牧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在自治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致公党广西区委会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区畜牧业的思考与建议》的提案,李秉鸿委员提出了《畜牧业生产走“绿色”之路》的提案。委员们的呼声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扶持水牛产业的发展。2002年,自治区政府把“广西水牛奶业开发项目”列为全区的7个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把水牛奶业当作一个大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2005年4月,自治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草食动物、牛奶业作为我区农业优势产业,加大引导、扶持的力度。近年来,全区累计出台扶持奶水牛业发展的文件共17个,投入资金约5亿多元。目前,我区拥有占全国第5位的牛存栏量,其中水牛存栏数达448万头,占全国水牛总数的1/5,居全国之首,世界第2位。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局长陈荣贵表示,作为全区水产畜牧行业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殖业的决策和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广西水牛业的快速发展。目标是,把广西建成面向全国乃至东南亚的三大基地——最大的优质奶水牛种源供应基地、奶水牛产业化开发示范基地、奶水牛业开发技术服务基地。
   
科技攻关克难题
   
    我区水牛产业虽有良好的基础,但养牛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这就使得技术与投资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正在致力于“产、学、研”三结合工作的我国动物繁殖研究知名专家、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石德顺博士认为,要走出这种困境,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总体战略方针外,更重要的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和科技攻关。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水牛产业,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扶持。特别是2001年至2004年,自治区政府拨出1837万元“种子工程”专项经费,用于牛品种改良工作。现在,广西已成为中国水牛改良种源基地。
    “耕牛变奶牛”的现实深深依赖于水牛良种繁育技术的引领。在广西水牛界,有一群埋头工作却名震九州的科学家:广西大学动物繁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卢克焕,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蒋和生博士,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石德顺……。他们创造了一串串辉煌的成果,在水牛产业领域充分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目前,广西的水牛科研先后取得了30多项成果,特别是创下了5项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试管水牛群(产下44头,全部成活);世界首例完全体外化冻胚试管水牛;世界第一例试管水牛双犊;世界首例利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生产的不同品种水牛双犊;世界首例利用活体采卵-胚胎体外生产-胚胎移植技术由沼泽型水牛产下河流型水牛。2006年2月13日,两头经分离水牛XY精子性别控制的雌性水牛在广西水牛所诞生,这意味着水牛生公生母完全可以人为控制。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大力发展水牛产业,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区各级政协组织充分利用政协人才荟萃、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发展水牛产业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灵山、北流、武宣、富川等县的政协委员,采取专题视察、会议建言等方式,为发展水牛规模养殖鼓与呼,委员的建议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就下发了文件,确定了本地水牛养殖目标、政策和措施,为促进水牛规模养殖提供政策保障。如,灵山县政协因地制宜,把发展水牛奶业生产作为该县的支柱产业来展开调研考察,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协商讨论,形成了《关于加快灵山县杂交奶水牛业发展的建议案》,建议案提交后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采纳,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快灵山县奶水牛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奶水牛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实施“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小区养殖、分户管理、统一收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农户投入、政策扶持”的举措,推动水牛养殖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的方向发展。县有关部门采纳委员意见,及时推广探索发展“公司+基地(小区)+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制定双方签订鲜奶收购合同,实行订单生产,风险同担,利益共享,既提高了农民饲养奶水牛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客商创办企业的极大热情。2003年浙江客商投资3600多万元,建成广西第一条液态水牛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7000吨,现已形成“百强”牌纯水牛奶、乳酸菌奶、甜水牛奶、乐酸奶等4个系列液态奶新品种。去年,百强公司加工生产的水牛奶制品3200多吨,产值达2020万元,带动12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目前,灵山县水牛存栏达110945头,居广西之首,先后被评为“广西奶业开发先进单位”、“全区牛品种改良推广先进单位”和国家授予的“中国奶水牛之乡”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下午2:07
下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下午2:14

相关推荐

  • 发展水牛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黄加祥所长在广西第三届牛羊产业发展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3月12日,第三届(2019)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南宁顺利召开,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业界代表参加大会,共商…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933
  • 广西水牛奶产量为全国之最

    据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统计,第二季度全区奶产量3.9万吨,增长8.3,其中水牛奶产量1.65万吨,占42.3,水牛奶产量为全国之最。    同期,奶牛存栏…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507
  • 良种送进贫困县 农户扶贫有帮手

    为贫困县赠送良种水牛 1月10日上午,虽然刚刚下了些雨,有点小冷,但隆安县城厢镇良兴村的村民们还是都欢聚在了村里的广场中。大家眺望着村头,都焦急地等候着即将到来的两位“客人”。不一…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640
  • 创新产研合作模式 携手开发水牛种业

    近日,我所盼到了一批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而来的“新住户”,它们将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它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拓宽我国杂交改良种牛的选择面,培育出新型奶用杂交水牛,增加现有良种水牛数…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503
  • 我所组织开展扶贫活动 助力定点帮扶贫困村脱贫攻坚

    捐赠活动现场 扶贫小组与当地贫困户进行“一对一”交流 为积极响应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10月,我所针对定点帮扶点三江县八江镇马胖村开展了以“结对帮扶…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355
  • 全国奶水牛标准化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在我所开班

    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主办,我所承办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3年高级研修班项目“全国奶水牛标准化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于9…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293
  • 中巴吹响全方位水牛科技战略合作“起跑哨”

    7月25日至31日,巴基斯坦Pattoki水牛研究所代表团一行5人到我所开展学术交流。双方就两国在水牛科技研发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要开展的各项科技合作…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448
  • 今日关注:水牛奶产业的希望

    面对记者的镁光灯,刚刚出生1个多月的水牛“姐妹花”还有些不适应。它们在杂草上走来走去,躲闪着大家的目光。    这对水牛“姐妹花”,于2006年2月1…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413
  • 我所广西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4月12日,由我所所长杨炳壮研究员主持的广西农业科技重大专项“奶水牛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了广西科技厅组织专家组的会议验收。项目的顺利完成是我所结合产业现状开…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537
  • 我所科技人员到武宣县考察奶水牛产业发展情况

    7月22日至23日,我所组织科技人员赴武宣县调研当地奶水牛产业发展情况,主要考察了广西武宣金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武宣县三里镇旧村两处奶水牛示范养殖基地,并进行了技术指导。

    产业新闻 2022年5月10日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