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网格服务维度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松原市宁江区建设街道建业社区打造党建品牌 汇聚红色动能

松原市宁江区建设街道建业社区下辖13个小区,常住人口6246人(其中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平房区居多),群众诉求多元多样。暖气不热、下水堵塞、房屋安全隐患、独居老人生活不便……为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近年来,建业社区聚焦“以党建引领为魂,以便民利民为核,以网格管理为轴,以和谐家园为底,以服务人民为根”五个方面,坚定“红色家园,睦邻社区”工作定位,通过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更上一层楼。

“党建 网格”,拓宽基层治理“红色领域”

科学划分微网格、密织红色网络,建业社区积极拓展“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将党建网与治理网融合成“一张网”,打造上下畅通、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社区治理体系。目前,辖区共建立网格8个,专职网格员8人,网格单元长150人,居民党员307人,凝聚共驻共建单位、物业企业、居民党员、社区志愿者等五支队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智慧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录入人、地、事物、组织信息,实现了信息收集、智能化社会管理等网格事务一网通办和一网无纸化交督办;通过网格功能型党支部,搭建“五方联动”的“红色平台”,不定期会同物业、业主委员会等召开联席会议形式,联动协商化解社区治理工作中小区内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公共设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问题,让网格治理通过组织建设发挥着最大效能。

“党建 阵地”,兜起社区生活“幸福底色”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如何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建业社区通过“红色阵地”建设,打造了一批零距离、接地气的党建服务品牌,如二中家属楼的“红色家园广播站”、三小学家属楼的“红色议事亭”以及种子公司家属楼的“党建文化墙”等,依托“板凳议事会”“微心愿”“解忧驿站”等平台收集居民的急难愁盼事,借助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等渠道快速商定问题,实现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定,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一站式”服务阵地。同时,深度挖潜睦邻中心、党群服务站等空间,盘活社区公共用地与小区院落闲置用房,建设改造更多便民利民设施,推动更多“小家”力量融入“大家”治理,今年以来,先后解决并推进下水管道倒流、窨井老化、排水管线改造、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完善等民生事项8件。

“党建 物业”,凝聚物业治理“红色合力”

在居民结构多元、群众诉求多样的当下,如何建设和谐家园共同体,让邻里更和谐,生活更舒心?建业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切实构建起了“社区党组织 物业公司 业主委员会 楼栋长”多向联动小区服务的管理模式。将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驻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统筹起来,探索建立党建会客厅、百姓议事台等协商议事载体,每月组织召开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联席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会议,及时查找工作盲区短板,解决居民关注度高、投诉集中的问题。推动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选任56名楼栋长,召开楼栋长座谈会,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做好信息沟通。开展党员亮牌践诺服务,4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通过签订承诺书、认领岗位、认领责任区的形式积极参与小区建设。

“党建 服务”,擦亮社区治理“红色品牌”

以“解难事、惠民生、暖民心”为导向,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组建以“双报到”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环境卫生美化、文化活动、走访慰问等志愿活动80余次。通过开展“幸福来敲门”行动,点亮“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微心愿”32个。切实将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以便民服务为出发点,增设“暖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这群整日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辛劳身影解决了休息难、喝水难、充电难等问题。发挥网格长、楼栋长和五老人员的熟人效应成立“红色管家”看护服务队,充当小区信息员、宣传员、矛调员、协管员,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解决“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党建 睦邻”,激活社区服务“文明引擎”

近日,建业社区张罗了一场邻里家宴,20多位居民从家中端出自己的拿手菜,邀请大伙儿共尝美食、共话家常。“这是社区亲邻品牌‘百家宴’活动,每半年举办一次,用最具烟火气的方式,激活社区治理‘邻’距离。”社区主任说。为链接邻里之间的浓情厚谊,让小邻和睦延伸为大邻和谐,建业社区探索“睦邻”模式,着力打造“睦邻”党建品牌。通过塑造集体记忆,厚植社区文化,凝聚居民力量,依托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庆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如“欢乐闹元宵猜灯谜活动”“三八节趣味有奖活动”“粽叶飘香迎端午 幸福邻里促和谐”“邻里情·百家宴”“鲜花送母亲”“传承红色家风”“重阳节爱老敬老惠民体检”等睦邻活动,既融洽了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铺上邻里之间的“串门路”,从“陌邻”变“睦邻”,更增加社区服务的亲民之姿、为民之实、温暖之感,让这片不大的社区打动万千人心、留住更多人气。

下一步,建设街道建业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 ”模式,创新工作载体,拓展服务项目,推动党建引领再加强、精细治理再提升、党群关系再密切,切实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杨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