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是我国软件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 年,我国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而今年1月—10月份,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已达98191亿元,同比增长13.7%,再次突破十万亿元大关已成定局。
软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是最近十年,国家高度重视软件发展,软件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软件定义一切”、“未来的企业都是软件企业”已成为业界共识,从软件定义硬件、存储、网络到目前软件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可以说软件业正不断改变世界的运转方式和商业模式。不仅如此,随着软件需求的不断提升,尤其在生成式AI、低代码、开源等技术的赋能和“加持”下,软件供给端的变革也正在推动整个软件业在生产方式、架构形态、应用模式以及发展模式方面的转型创新。
那么,面向下一个十年,软件行业又会迎来哪些新的变化和演进趋势呢?在日前济南举办的2023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上,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总结了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一是大模型推动软件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低代码是热点,AI增强开发是趋势;二是软件形态加速演变,走向平台化、可组装、云原生;三是软件产品智能化,从嵌入智能到原生智能,赋能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四是开源开放、联合创新,加速国产软件创新发展进程。
毫无疑问,软件行业在新生产、新架构、新应用和新模式的推动之下,整体的发展将会“更上层楼”,相信不仅会重新定义下一代企业级软件,同时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之于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软实力”的提升,都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生成式AI 低代码,驱动软件生产方式变革
过去几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构建了全新的竞争力。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不能灵活而快速地搭建企业级软件,是大多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一个“痛点”,在技术、市场环境加速变化的今天尤其如此。
这种“痛点”,不仅导致了开发效率低,而且因环节多、周期长,同时进一步导致了开发过程中信息传递衰减,本该的慢工出细活却成了夜长梦多,企业长时间、重资金投入却不能得到趁手的好软件。更关键的是,随着企业对应用开发的速度和数量要求的“水涨船高”,更让传统的开发模式可以说“难以为继”。
而“低代码”的出现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其关键优势在于,低代码开发平台以其可视化、快速构建数字化应用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数字化应用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门槛,快速适应数字化转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低代码开发体系,企业还可以支持软件应用的敏捷开发、部署和运行,加上引入流水线技术,可实现从业务建模到编码、编译、测试、部署、运行等一系列活动的自动化,解放工程师,提高开发效率。而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5年,70%的应用程序将由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平台构建,其中80%的应用程序将由非软件开发工作者开发。
正如王兴山所言:“低代码已成为当前热点,不仅提高了软件开发者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降低业务人员开发软件的门槛,同时也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软件赋能、业务主导’的新阶段。”
事实上,作为较早布局低代码业务的中国软件厂商,浪潮通软在低代码领域有着丰富的沉淀和实践,其浪潮海岳inBuilder作为国内领先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不仅融合了业内先进的云原生技术,能够提供零代码、低代码、硬编码一体化的全新开发模式,满足企业全场景的应用开发需求,同时也历经众多大型高端客户的市场验证,为企业打造数字化应用研发提供了“新范式”。
当然,也要看到虽然低代码非常“火”,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原因是当前低代码更多作用于开发编程阶段,但在需求设计和测试阶段仍然没有发挥相关的“作用”。也正因此,浪潮认为未来“生成式AI 低代码”将会是推动软件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新途径。
据介绍,早在五年前浪潮通软就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面向智能制造的软件自动构建》项目,并和山东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科院软件所形成联合创新团队,融合低代码、AI、领域知识库、形式化验证等技术,提出了“需求-模型-代码”两段式软件自动构造方法,构建了软件自动构造平台,实现了特定场景下的软件高可靠、高实时、低成本的自动构造。
对此,王兴山表示:“五年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大模型,当时我们承担这个重点专项项目时,更多地是从软件和自动化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但现在回头来看,这个项目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未来基于代码的软件生成,将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更大的难度是企业级软件和工业软件从需求到模型这个过程的构建会是非常复杂,因此我们也将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借助AI和大模型持续推动软件生产方式的变革。”
从选应用走向选平台,推动软件形态加速演变
众所周知,由于大型企业的数字化需求旺盛、购买力充足,因此国内成熟的软件服务商普遍需要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客户,而大型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的供需磨合,则决定了我国数字化市场的形态,以及软件的需求演变。
在此过程中,浪潮也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正在“从选应用走向选平台”,并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创新应用,提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培育数字新模式新业态,已成为趋势所在。
确实如此,这种变化最直接的体现,是过去几年“数字中台”的流行和渗透,数字中台是综合性、扩展性极强的架构,在统筹业务流程、执行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开发数据应用等方面能够发挥相当的作用,因此在大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企业平台化以及提升生产力的需求,软件服务商也在积极融合各类能够直接赋能企业和员工生产工作的软件服务,为企业带去实质性的“降本增效”。
在王兴山看来,大型企业软件选型“从选应用走向选平台”,一方面能够有效消除过去数据孤岛、避免产生新的孤岛,使单体软件走向柔性可组装和云原生;另一方面,基于“平台化”理念和平台工程也在加速推动技术架构、应用架构、部署架构等软件形态的变化,未来基于平台工程的动态演化架构,如人机融合团队、自助式开发者门户将会大量出现。
这方面,东方电气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总承包企业集团之一,发电设备产量累计超过5.8亿千瓦,已连续17年发电设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东方电气通过浪潮海岳PaaS平台iGIX搭建了全新一代基于云原生、微服务架构的统一技术平台,不仅用于建立一套东方电气现代化的软件开发体系,培养了一支掌握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具有独立软件开发、运维能力的队伍,并以“一个平台 一支队伍 一套体系”的全新方式,全面推进了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浪潮海岳iGIX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是集开发、运行、集成、运维于一体,是新一代企业级PaaS平台,它面向客户、企业信息中心、ISV、合作伙伴以及开发者等多目标用户群体,拥有经营管理数字化和生产运营数字化两种应用方向,以及低代码平台、数据中台、智能物联网平台、企业服务大模型平台、混合集成平台、智能运维平台和云原生平台等多种功能性平台,赋能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而东方电气基于浪潮海岳iGIX打造的统一技术平台,不仅实现了三类应用的开发,形成了现成的成熟产品 自主开发 委托第三方开发的新模式;同时,基于平台还构建了全新的生态,涵盖了IaaS、PaaS、数据中台和物联网平台等等,不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更为其他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新价值。
由此可见,当前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选应用走向选平台,通过新一代数字化平台提供支撑,在产业层面实现协同,由数据 流程驱动,利用统一的数字化平台重构业务逻辑,在提供标准化能力的同时,又能支撑企业构建新的个性化应用,并且能够在技术、应用、生态方面实现可进化和可迭代,将会成为衡量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的重要“硬指标”。
企业大模型加持,赋能软件产品高度智能
进入2023年以来,生成式AI的爆发引发了一个全新的AI时代——大模型时代,大模型不仅引发了AI产业整体的升级换代,也让各种大模型“层出不穷”。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大模型,数字经济的下一个拐点也在加速出现,而整个行业和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也在提速,更加速了软件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王兴山认为,软件产品未来会从嵌入智能走向原生智能,而AI框架将成为软件的基础架构,软件产品智能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由此赋能业务流程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最大化提升软件产品的使用体验。
也正是洞察到这种变化趋势,浪潮海岳也在今年“与时俱进”的推出了企业服务大模型inGPT,它基于浪潮通软30余年的企业服务经验与行业知识,与浪潮海岳软件深度融合,能够面向财务、人力、司库等十大管理领域,以及制造、粮食与仓储物流、城市公共事业、煤炭与矿山等行业的生产运营场景,提供一系列的创新的大模型服务,不仅打造了更适合中国企业的应用大模型服务,同时也真正为企业用户带来了更精准、更高效的大模型智能化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发布的新一代大型企业智能ERP浪潮海岳GS Cloud 6.0中,就将大模型、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融入各产品领域,为企业软件应用带来颠覆式变革。通过汇聚各领域知识、融合算法模型,浪潮海岳GS Cloud构建了企业领域大模型,提供智能问答、智能推荐、智能洞察、智能预测等AI服务能力,为企业用户带来更精准、更高效的领域大模型智能体验。
可以预期的是,在大模型的加持之下,未来的软件产品将会越来越智能,将会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业务模式。而随着大模型的深入应用,相信也将会催生出更多的“杀手级”企业级应用的出现,而这也会推动中国软件产业迈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发展阶段。
开源开放,加速软件产业迈入新征程
可以看到,目前全球基础软件行业有两个重要的趋势:一方面是“软件现在吞噬一切”,每一家公司都正在变成软件公司;另一方面是“开源也在吞噬一切”,越来越多的公司也都在积极拥抱开源,并使用开源软件。确实如此,开源作为整个软件产业的创新“原动力”,今天在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数据显示,当前99%的商业软件含有开源软件,75%则直接由开源代码组成,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正在使用开源软件。更关键的是,开源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底座”,它改变了以往技术创新的“进化”模式,引领着软件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说今天开源模式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特别是在中国,得益于政策支持、软件产业高速发展、技术创新的需求以及开源文化的日渐普及,当下中国的开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而浪潮海岳在开源领域不仅早期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实践者,更是未来的推动者。
早在2018年,浪潮通软就与全球知名的开源ERP厂商Odoo合作,研发了国内第一款面向中小企业的开源ERP产品——浪潮海岳inSuite。在王兴山看来:“通过和Odoo合作,浪潮对开源还是闭源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形成了开源 闭源双轮驱动的新模式。”
而随着开源文化在中国的“普及”,浪潮更是积极拥抱开源,其浪潮海岳低代码平台是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首批七个孵化项目之一(UBML开源社区),同样也是目前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唯一的低代码开源项目。
自项目开源以来,已累计注册2万以上低代码开发者,累计下载量超过10万次,访问量超过83万,吸引了伙伴、客户、高校、基金会等相关方的开发爱好者积极参与,保持了社区的持续活跃,其中“Farris Vue”等代码仓库成为Gitee的置顶推荐项目,不仅形成了从免费使用到主动贡献的开放生态,更为繁荣国产低代码软件生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下一步,浪潮海岳也将持续以“开源社区建标准,低代码平台社区版建生态”的开源发展路线,聚合企业、行业机构、业内专家及开发者等生态力量,助推软件开发模式创新与变革,打造共建共享、供需撮合的低代码生态体系,持续繁荣中国低代码软件生态。
而在此基础上,浪潮海岳还积极汇聚产业合力,打造开源开放的软件新生态,目前浪潮作为链主企业,基于开源社区,聚合了包括聚合了欧拉、龙蜥、高斯、达梦、瀚高、南大通用、人大金仓等国产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厂商,中软国际、赛意等几十家合作伙伴以及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形成了涵盖企业应用生态、协同创新生态以及企业开发者生态“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生态模式,更好地推动了中国开源产业和中国软件市场的长远发展。
客观地说,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各地政策的促进、企业的战略布局以及开发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3-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开源软件产业也仍然会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而以浪潮海岳为代表的中国软件企业积极拥抱开源,并以开源开放和“以行践言”的新方式,打造软件产业的新生态,无疑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增长带来更为强劲的驱动力。
站在当下看未来,从软件创新发展的四大演进趋势中,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国软件行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变化周期,而未来随着软件产业在“新生产、新架构、新应用和新模式”方面的持续迭代和进化,相信也将会重新定义新一代企业软件的发展之路,而这种“软实力”提升,也必将持续推动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也会起到更加关键作用和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