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募投管退”全流程中,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事实上,它扮演了重要的“中场”和“后卫”角色。投资不是1 1=2的生意。通常一轮融资,不管你融到多少钱,基本上都会在一两年内消耗掉,好的投后管理比拿融资更有战略价值。
今天这篇文章就通过对投后管理模式的分析,和投资者探讨如何用好投后管理这一重要“武器”。
01
投后管理的三种模式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总结为三种主要的投后管理模式:
1、投前投后一体化
2、专业化投后
3、外部专业化投后
01
投前投后一体化
即“投资经理负责制”。特点是,投资项目负责人既负责投前尽调、投中交易,也负责投后的持续跟踪和价值提升。这种模式通常被中小型股权投资机构,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所采用。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投资经理对项目充分了解,能够进行有针对性地持续跟踪和改进,同时由于与项目负责人的绩效直接挂钩,对项目团队的投后工作有一定激励性。
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随着管理项目数量增长,投后工作只能停留在基础的回访和财报收集上,难以提供更深入的建议和管理提升支持。
02
专业化投后
也即“投后负责制”。为了应对第一种模式带来的投后工作的缺失,投资机构开始成立独立的投后管理团队,独立负责投后事务。
这些事务不仅包括资源对接、定期回访,还包括深入洞察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制定详细计划及参与企业运营。
专业化投后管理的优势在于:投后团队能独立并持续地专注于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升企业价值。但也面临着绩效评估的界定问题:企业价值的提升,是投前投的好,还是投后持续提升其管理质量的结果?
03
外部专业化
前两种模式的优劣势十分明显。但随着一家基金从垂直领域走向多元化组合,不同行业的受资企业面临不同类型的战略、业务和管理问题,因此内部投后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面临巨大挑战。
部分投资机构逐渐探索出一种新的外部专业化模式,即将投后管理的部分工作,尤其是管理提升任务交给外部咨询公司,或者将投后团队分离,独立成立管理咨询公司,使其在绩效考核、费用核算与投资组合脱钩,转而向受资企业收费,从而形成新的合作模式。
此种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第一种模式中人手和专业度的问题,也摒弃了第二种模式中投后团队与投资团队绩效考核冲突的问题,可视作相对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三种模式的比拼各有胜负,其适应的机构类型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而选择采取哪种模式的核心是平衡投后管理过程中的责权利。
02
投后管理四大领域的梳理和建设
投后管理需要注意的四大领域包括:
1、投后管理流程
2、风险管理
3、绩效体系
4、指标体系
01
投后管理流程
投后管理流程是将运营模式落地的重要抓手。在思考投后管理流程时,需要考虑三个重要议题:
需不需要投后管理流程?
需要什么方式运作的投后管理流程?
如何根据不同的项目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
投后管理不是简单的收集报表,任由受资企业自由发展,投资机构不仅要在方向和目标上把关,还要时时关注受资企业的发展并提供资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且要合理计划和判断如何退出、在何时退出。
拓展阅读
投后管理日常收集数据:
投后管理人员应定期了解标的企业的运营状况,获取其财务报表、经营数据、三会决议等文件,了解标的企业资产、负债、业务、财务状况、运营、经营成果、客户关系、员工关系发展情况,对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情况时,应向公司进行汇报,并与标的企业协商解决。投后管理人员应了解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财务报表;
2.重大合同;
3.业务经营信息;
4.重大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
5.标的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
6.重要管理人员的任免;
7.其它可能对标的企业生产经营、业绩、资产等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宜。
标的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项目投资的成败,故应为投后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1)项目投资完成后,投后管理人员需对投资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检查,了解、掌握其运营情况。
每季度向公司提交投资项目季度管理报告;
每年针对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书面管理建议,作为对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
投后管理人员应对投资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在发生影响标的企业投资安全的情形时,应及时向公司汇报,由公司研究采取相关措施。
(2)公司派出人员参与标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派出人员应按季度提交被投企业经营情况报告。当出现影响公司投资安全的重大事项时,应及时汇报。
(3)未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由项目团队定期、不定期现场走访标度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并按月索要被投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提供投后管理报告。
(4)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对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总体来看,投后管理阶段包括以下五项工作:
1、战略制定
2、运营监控与评估
3、增值服务
4、调整与退出
5、绩效管理
02
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管理的原则因企业类型不同而异。
股权投后风险管理应该“因企而异”。在股权投资的市场环境中,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项目的成功和失败、盈利和亏损都直接与各投资主体自身利益相关。
受资企业风险管控模式,应依据企业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金融类受资企业,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并以各类金融风险管理为核心;
对于非金融类受资企业,应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并以内部控制及合规为风控管理基础。
根据投资目的,确定对受资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
根据对受资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整体管控模式,股权投资公司在投资企业风险管理中也应采用相应配套的差异化管理定位:
“知情者”:对受资企业风险管理的“知情者”,受资企业对自身风险完全自主管理,母公司立足于了解受资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和整体风险概况。
“管理顾问”:对受资企业风险管理的“管理顾问”,受资企业对自身风险完全自主管理,母公司立足于在了解受资企业风险管理状况基础上,按需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旨在加强其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积极参与者”:对受资企业风险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则受资企业需要在母公司风险管理原则和管理框架下,进行风险管理并接受母公司的全面指导和监督。母公司应视需要提供必要的建议、指导或指令并监督受资企业的风险状况。
在评价项目风险时,应采取合适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机制,对项目的价值和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区别于上市股权投资面临的市场风险,业界将非上市股权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归类为投资风险或者项目投资风险。
项目投资风险是股权投资公司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但从整个投资行业来说,不同的股权投资公司由于自身业务的差异、管理风格的差异、对风险理解角度的差异,对项目投资风险的定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般认为项目投资风险是“由于股权投资项目的自身运营情况、所处行业及其他因素,使此类项目估值低于投资项目余额而给投资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此种定义把项目投资风险视为价值下行的风险(DownsideRisk)。
目前业界的股权投资公司对于非上市股权投资项目的项目投资风险常采用以下两种评估和计量的方法:
1、TVPI乘数法
2、投资项目评分模型法
通过评估后的风险等级可对已投项目进行差异化管理,达到识别风险、及时预警的有效管理。
对于出现重大项目投资风险的项目,入预警或者重点监视项目。一方面,可以调整退出规划;另一方面,可以限制进一步的资金投入,以降低未来的风险暴露。还可以加强与受资企业的沟通,参与重大事项的表决,把握受资企业发展方向。
03
投资绩效
投资绩效考虑的四个因素
1、收益率计算
2、基准选择
3、风险校正
4、归因分析
04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设计要注意的四个重点
1、完整性
2、一致性
3、通用性
4、持续性
指标体系设计要注意的五个维度
1、外部环境
2、战略契合度
3、价值创造
4、企业经营
5、项目风险
总结而言,优秀的投后管理需要练就3种内功:
其一,健全的投后管理能力
优秀的投后管理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健全的投后管理包括:对行业深刻的洞察能力;对行业风险的预判能力;持续的公司运营能力;帮助企业提升价值的业务管理能力。
其二,投前到投后形成闭环
优秀的投后管理与投前形成闭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投后管理还该影响和建立起与投前的联系。
投前设定目标,投后实现: 投前要制定合理的投后管理计划,尤其是管理提升计划,在交易完成后立即开展行动,进行管理变革。
投后管理为投前总结经验: 通过对受资企业的监控总结行业与投资的得失经验,这不仅可在成功的案例中学习经验、在失败的案例中吸取教训,还可进一步完善投资组合的合理性和筛选标准,提高投资成功率。
其三,流程化的投后管理机制
投资纪律决定投资结果,投后管理也有类似的经验。
流程化的投后管理机制,能使机构能在日益规模化的基金投资中,形成集约化的投后管理能力,从而避免无章法的“人治”,为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打下基础。
流程化的投后管理机制还有利于规避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在投后管理中建立起流程化的企业监控机制,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使机构能从容处理和缓释风险。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来源:普华永道《投后管理的崛起和发展逻辑》
版权说明: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