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历经13载,培育下一个“独角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马嘉璐 广州报道

12月15日,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办的“香港科大-越秀集团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2022&2023年度总决赛”(以下简称: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内落幕,但这场被称作“勇敢者游戏”大赛的热度依然在持续。

今年,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首次走进港科大(广州)校区,并在同一年举办两届总决赛。从香港清水湾到广州南沙,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历经13年,赛事规模越来越大,参赛队伍越来越国际化,参与其中的产业投资机构也越来越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本次大赛的参赛项目更是“硬核”——超分子细胞、带三维视觉技术的工业机器人、人工肝……2022年度和2023年度的全国十强队伍在全球20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通过紧张刺激的“90秒电梯演讲”环节,竞逐最后的百万大奖。最终,两个百万现金大奖分别被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广东固纳科技有限公司两支创业团队捧回。

奖金发放不占股份,且没有其他附加条件。自2011年至今,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已收集项目超8000个,累计发放奖金超5000万元。“港科大期望通过专注硬科技创业,深度挖掘科创项目,并助力这些项目成长,从而培育出更多的科创企业家,进而催生出更多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科创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直言,大赛创造的正向循环,将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进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价值。

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历经13载,培育下一个“独角兽”

挖掘“硬科技”,当好“加油站”

“硬科技”类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已成为资本和市场重点关注对象。在受访的机构负责人看来,能够真正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有效支撑,并在产业升级方面有较大市场需求,且结合时代特点有深入研究的项目,更能进入投资人的视野。

哇牛资本董事长、汇川技术联合创始人潘异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担任大赛评委数年的他观察到,与几年前相比,项目已经从“拍脑袋、晒创意”阶段进阶到“有产品、技术硬”的成熟阶段,创始人的市场和客户意识更强了。

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云股份公司首席战略官刘辉也感受到,如今的创业团队比以往更加有活力,创业赛道更加丰富,创始人专业度更高,师生校友创业参与度也更高了。

目前,参赛的多个项目已经获得或正在洽谈融资。“这说明,他们的能力和项目前景是被机构认可的。”港科大校董会副主席杨佳錩感慨。对2022年度总冠军项目汇芯半导体来说,这100万奖金对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不仅是“锦上添花”,汇芯半导体总经理冯宇翔更为看重大赛带来的“平台效应”。

凭借港科大雄厚的科创实力、丰富的科创资源和专业的赛事组织,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为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进行“商业赋能”“技术赋能”“管理赋能”,搭建起了一个持续扶持初创者成长的平台,从硬科技创业者的切实需求出发,大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越秀集团首席资本运营官李锋表示,创业是一个比马拉松还要长的长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激情与梦想,更需要有“加油站”的支持。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就是要做大家创业过程中的“加油站”。

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陆宽认为,港科大在硬科技方面为参赛项目提供了发力的重要平台,可以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具有独特的优势、有无限的可能。

广东固纳科技联合创始人宋硕介绍,公司成立不到2年就已经获得真格、渤海等一线机构的认可,完成9000万元的股债融资,目前量产在即,一些厂房已经封顶,三年后达产产值约5亿元人民币。“膜材料研发是一个长周期、重资产、高壁垒的行业,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宋硕以“凡事皆可为”的价值观,甘坐冷板凳,坚信一定可以啃下硬骨头。

“我们还在半导体芯片级的超纯剂过滤膜、节能型海水淡化膜、人造皮肤膜以及人工用脑膜方面有了3-4年的技术储备,且效果显著,获得了产业方极大的兴趣。未来我们会打造一个全球‘膜生态’,让中国膜技术成为全球第一,期待释放更先进的技术。”宋硕说。

培育“独角兽”,赋能大湾区

港科大以科技立校,素来有创新创业传统。正如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金信哲所说,创新创业就像是香港科大人的DNA,而在硬科技领域为社会不断输送人才也正是港科大在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

2011年设立的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以赛事为平台链接技术、资金、产业,为硬科技创业者进行商业赋能,发掘并培养出了大疆无人机、云洲智能无人船等一众在科技和商业领域均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科创企业。

在港科大(广州)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熊辉看来,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就像是港科大的传统,作为大湾区科技领航者之一,港科大始终坚持科研创新与社会责任,致力于基础及应用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推动前沿科技的发展。

“很多初创公司需要大量资源,不仅仅是资金和实验室,还需要后面强大科技团队的支撑。”港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校对初创团队给予支持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3年前,在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举办的第一个十年节点,香港科大首次评选出2020年香港科大十大准独角兽企业,云洲智能、晶科电子、普渡科技、极目生物等位列其中。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不知不觉间已在创业中走过20个年头,一切都源于2003年的香港科技大学孵化器计划。在香港科大教授陈志豪的支持下,肖国伟联合创办了晶科电子,并将其从最初2-3人的创业小队发展成为企业规模上千人、企业产值数十亿元的独角兽企业。

“创新的本质,实际上是实现与我们现有资源和能力极不相称的雄心壮志。我并不鼓励学弟学妹一毕业就创业,除非有一个好的创业导师来共同组织。”肖国伟表示,科创企业的发展,本质上是要求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盈利,但取得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此启动创业必须“充分论证”,一旦启动就必须想好创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在肖国伟看来,最重要的是创业团队本身,而创始人的DNA决定了企业未来能走多远。在创业过程中,每个创始人的角色都在随着产业市场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规律不停演变,但总体的愿景和价值观始终保持一致和匹配,如此团队在面对极限竞争或承受极度压力的情况下,才不会分崩离析。

华科创智董事长的喻东旭对此也深有体会。喻东旭并非香港科大校友,与香港科大结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香港科大研发微米及纳米材料的温维佳教授一拍即合,在2014年9月共同创办华科创智,让纳米银线技术走出实验室,在透明导电材料领域实现商业化。

“香港科大给我最大的感觉比较开放、创新,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结合的要求都非常高。”喻东旭表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这也是香港科大最具有优势的地方。很多好的技术能够在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广泛应用,推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香港科大商学院商业战略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资讯、商业统计与营运管理学系教授徐岩表示:“现在正是创业的好时机。在内卷时代杀出一条血路,唯一能做的就是创造需求。而要创造需求,只能依靠创新为自己创造一个机会。越是寒冬、越应当去创业。”在他看来,创业团队应要具备敏锐的视野及前瞻性,有拿得出手的杀手锏技术,稳扎稳打创业,一旦经济起势,他们就能冲出重围。

“准独角兽的成长非常不易,2020年的十家准独角兽是我从香港科大教授及校友创业项目中一家家找出来的。”香港科大内地办(北京)主任袁冶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香港科大现在每年孵化几十家科技初创公司,这些公司在孵化出来之后,大多会选择在香港、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进行发展。

时隔三年,香港科大再度宣布,启动2024年香港科大十大准独角兽企业评选,下一个独角兽在哪里?袁冶表示,时隔四年重启准独角兽的评选,香港科大计划设计一套评价机制,保证有足够多的评选样本。通过挖掘香港科大的独角兽,香港科大将继续打造香港科大创业标杆。

“创业大赛的举办为我们注入一针强心剂,看到年轻的创业骨干满腔热血冲到前面,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对于今年的评选,袁冶信心更足了,不仅是因为看到“好的项目拿到了产业投资人的钱和订单”,同时香港科大(广州)成立一年多就已经培育出20多家公司的消息也让她看到,香港科大创新创业的基因已经在大湾区传播开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下午4:20
下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下午4: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