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之路(探索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之路心得体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3月19日,全国首家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揭牌,迈出建强建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加强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总结和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探索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题中之义,是培养具有正确大历史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以大视野推进大学科

2022年,“中共党史党建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社会反响热烈,开创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新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中共党史党建学是最能集中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核心要素的特色学科,也是推动和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联动发展、自成体系的关键所在,更是全面系统呈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支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学科知识的分化融合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迫切需要整合优化,创新建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迫切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不断深化拓展对党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对现代社会变迁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臧安民表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一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二要坚持以高站位推进高质量,以大视野推进大学科,深入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功能定位、平台搭建、学术研究、课程建设等;三要坚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建设高质量的学科研究教育体系。

党的历史记录的是党的奋斗历程和发展轨迹,叙述的是重大成就和历史伟业,揭示的是成功经验和历史规律,展现的是人民情怀和伟大精神,标明的是时代坐标和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谈道,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需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专业建设的根本指针。深入学习这一思想,需要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运用好贯彻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将其转化为坚定的理论自觉、纯粹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能力水平。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成为一级学科,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中应运而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提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努力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要深刻把握党史与党建、党史党建学科与其二级学科、党史党建学科与党的领导、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

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

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大措施,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举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表示,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是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成长的摇篮,要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做好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排头兵、传承人,建好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建议,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政治过硬、专业精深的中共党史党建专门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探索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作用的制度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系统思维、整体原则,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认为,建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机构,有助于探索中共党史党建学自身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式,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而为深化党史教育、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教学水平、培养党史党建高层次专业人才、丰富和充实党史党建人才队伍贡献智慧。在洪大用看来,建好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一方面,要有效整合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际工作部门的兼职教师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称,党史党建人才培养应在提升理论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在积累史料上下功夫,在面向社会实践调研上下功夫。此外,还应加强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党史、大党建学科建设,加强大思政课人才培养。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表示,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要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提高专业认识,明确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使命,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培养一批好老师,既能潜心教学又有人格魅力,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拓宽研究视野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成为中共党史党建未来一个时期理论创新的焦点。党史研究既要回到历史,追溯历史的过程,还原历史的真相,也要回应现实,为现实提供历史支撑。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史,研究我们党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对现代化进行的探索;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史,追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源;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深入研究党领导现代化的方式、实现领导的机制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兼文史教研部主任李文堂谈道,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关键在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此,需要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大发展,造就一批跨学科、跨文明视野的思想性学术人才,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学,建构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这是当今的学科使命,也是学者的重要使命。

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表示,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确保党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永远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前提,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抓住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不断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新中国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绚丽画卷,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谈道,新中国史是党史党建学科重要的研究内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新中国史资政、育人、富国的作用。增强使命意识,加强新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以开拓创新精神,继续推进中国特色国史研究理论建设,推进国史学科完善和发展。大力弘扬优良学风,不断推出高质量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研究的不仅是党的学问,也是中国特色的学问和世界的学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传承大传统,建设大学科,担当大使命,秉承大情怀,塑造大格局,造就大队伍,回答大问题,实现大发展。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使命担当、历史责任,回答好大党独有难题,回答好现代化过程中的大问题,也回答好人类和时代使命的大问题。

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表示,构建完整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理论体系,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正确的党史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指导理论和学科规律、学科规范、学科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分层次、分类别、立体化,形成课程间的相互支撑,拓宽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视野。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7日 上午8:45
下一篇 2023年9月17日 上午8: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