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线客户端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很多地方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作了创新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定义、党建引领责任主体是谁、党建引领什么、如何实施引领等基本问题,有助于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实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涵
党建,即党的建设;引领,即引导、带领。从字面意思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党的建设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引导和带领作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视角审视,则有更深刻的内涵。如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每一层都不能‘挂空挡’”,“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要全面推进县乡村各级各领域党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更加严密、责任体系更加清晰、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保障体系更加有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本质与核心。据此,我们可以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定义为,将党的建设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在基层治理中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治理。具体要求是,党建的成效要在推动基层治理中充分显现,做到“有为”;通过引领基层治理,要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有位”。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责任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根据上述规定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定义,实施党建引领的主体应当是对特定范围基层社会治理负有领导职责的各级党组织,包括中央组织、地方组织以及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协商、合作与共治格局中,党组织是领导主体,政府是执行主体,社会和公众是参与共治主体。党建引领机制要持久地、科学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按照职能分工,让专业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干专业的事。要让各级党组织不断增强党建引领的意识,不断提高引领的能力,自觉扛起党建引领的职责。
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内容
思想政治引领,确保正确方向。党建引领,第一位的就是要弘扬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崇高的价值观。同时,要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让广大基层群众理解、支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基层治理实践中去,使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同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一致,把好基层治理的“舵”不偏航。
组织体系引领,延伸服务触角。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19年底,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也是基层治理可以倚重的极为重要的渠道资源。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全方位覆盖、资源跨领域整合、管理多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
队伍作风引领,凝聚社会力量。基层社会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治理对象,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生活空间。要实现基层的良性互动与有效治理,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情感心理,以党员干部队伍的优良作风增强党组织公信力,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党员干部要带头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意志品质、提升治理能力,以实干苦干树立良好榜样,号召身边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并引导其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为推进基层治理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纪律监督引领,确保强大战斗力。要确保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确保推进基层治理的切实成效,必须强化党组织的纪律教育、权力监督和执纪问责。要让党员、干部始终守底线、不越红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杜绝腐败,杜绝不担当不作为,以清正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推动基层治理更加廉洁、高效。
选人用人引领,激活深层动力。现代社会基层治理的复杂性、挑战性对基层治理各类专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化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但基层自身招揽人才、吸引人才的能力相对有限。要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将基层治理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人才发展战略,分类建立完善以选拔、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健全制度保障。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鼓励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历练,将干部在推动基层治理中的表现考准考实,对作风好能力强口碑佳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让基层出干部成为一种常态,形成一种导向,为基层治理激活深层动力。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
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要厘清基层权责,理顺条块关系,构建便民、高效的组织人事架构;将治理重心下沉到基层,赋予基层更多权力,破除过去“有责无权”的窘境,为基层治理供给更多发展资源;减轻基层负担,优化办事流程,使基层干部专注于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北京市以“赋权、下沉、增效”为重点,在机制上破解了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治理难题,推行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并将改革成功经验纳入法制轨道,出台《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今后深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不折不扣地抓好系列法规和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建立跨区域的协同共治共享机制。空间属性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治理依据和基础,也为基层治理产生空间性割裂化、碎片化提供了可能。党组织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努力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实现跨区域协同整合,协调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达到“1 1>2”的效果。以北京经济开发区为例,通过打造亦庄新城党建协同发展先锋区,发挥亦庄新城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强化与通州区、大兴区的联动,以党的建设统领新城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城治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城治理模式。
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载体。要依托党政群共商共建机制、搭建项目化参与平台等机制和方式,引导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职工群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整合各方治理资源,尽可能消除基层治理的盲点、盲区。比如很多地方把适合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承担的一些社会管理服务事项按照法定程序转由其行使,不断提升基层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
打造政府数据治理体系。要以构建政府数据治理体系为抓手,推进数据整合应用的制度建设,保障数据质量,加快政府内部业务系统数据整合,改进和提高数据管理效能;强化信息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政企在基层治理上的技术和智力合作,转变决策方式与治理手段,打造“大数据 基层治理”、“人工智能 基层治理”新模式,持续增强基层组织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网络化、智能化。
作者:于淼,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
编辑:申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