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体化”乡村振兴新模式,助推新村高质量融合发展(乡村一体化五统一)

鳌角石新村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共有7个网格村,辖2755户、9561人,村庄总面积30940亩、耕地面积7979亩。在村庄结构优化调整的新形势下,新村以基层党建引领,立足民生为本,着力推进新村党建、产业、服务、治理和人才“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为村庄全面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速加码。

“五个一体化”乡村振兴新模式,助推新村高质量融合发展(乡村一体化五统一)

坚持党建一体化为新村发展统领

新村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的原则,明确“新村党委-网格党支部-产业党支部”三级基层党建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创新“党员中心户议事制度、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制度、共建议事会制度、党组织联建共建制度、‘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制度、‘三务’公开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等7项工作制度,保障新村重大事项的合力推进、高效落实。

“五个一体化”乡村振兴新模式,助推新村高质量融合发展(乡村一体化五统一)

一是新村党委统抓齐管,凝聚新村发展合力。新村党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于新村发展的重大事项,按照“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新村”的原则,由各网格提报议题,新村党委会研究确定。对于日常性事务,由网格村支部按上级授权进行解决。通过明确组织架构、创新工作制度等手段,让新村干部群众增加信任感、获得感和融入感,促进村庄建设一体化、权利义务同等化、村民思想统一化。二是网格党支部落实具体工作,履行上传下达职能。网格党支部由原建制村整体转化而来,支部成员由原建制村党员群众推选,最大程度地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网格党支部负责落实抓好党员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等工作。三是产业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产业党支部在产业发展领域发挥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重点做好产业配套、典型引领和人才服务等工作,综合统筹鳌福茶厂、梅花谷等六个产业党支部,让党建引领成为产业发展的“指挥棒”、经济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坚持产业一体化为新村发展动力

结合村庄结构优化的实际情况,坚持“新村搭台、网格唱戏”原则,着力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村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

一是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新村资产整合。以新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党建新模式为基础,通过新村党委的综合统筹,以鳌角石中心网格为轴心,加快促进土地流转,鳌角石中心网格已经直接带动周边5个网格村成功流转土地近3000亩,建设地产品展厅,加快促进以鳌角石茶叶、大任粉条、射箭口樱桃、白庙芋头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促进集体资产整合平稳有序进行,在过渡时期,集体资产整合先采用联合的形式,逐步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壁垒。二是集聚优势产业,提高新村农民收入。以鳌角石网格为中心,整合各网格村优势产业,借助茶文化中心项目、梅花谷项目、“慢悠花房”多肉电商引进等产业项目,发展壮大茶叶、梅花、苗木等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培育以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成员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打造赏梅与采茶休闲旅游,年度接待上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300万余元。提升区域地瓜、芋头、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辐射效应,带动村民增收,2021年人均纯收达入2.6万元。三是开发新村新型业态,深化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结合,根据各网格村环境优势与资源禀赋,整合农业、文旅等资源,盘活村庄闲房闲地等“沉睡资产”,目前鳌角石村共流转民房97处,与即墨供销社共同打造“供销人家”特色民宿,获得游客一致好评。

坚持服务一体化为新村发展重点

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通过“点面结合”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着力打造新村公共服务中心,提升新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点”状汇聚。在中心网格村高标准建设新村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党群服务、文化活动等多重功能,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公益性等综合服务;按省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新村幼儿园,提升基础教育服务水平;建设九如城康养中心,配套建设新村门诊楼、养老公寓、旅居中心等,打造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新样板;二是基本生活设施的全“面”覆盖。持续完善新村水、电、路、气、暖等基本生活设施的建设,高标准建设新村道路网络、污水处理设施、天然气入户工程、村庄外墙保温民生工程,在鳌角石中心网格形成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其他网格村。三是“点”、“面”一体,推进新村服务协同。打通、硬化12公里防火通道,链接梅花谷等重要节点,既能保障防火需求,还能发展徒步、登山等文旅路线,提升附加值,也能联通周边各个网格村庄。以大任河为轴,修建村际间绿荫长廊、健身中心、广场、街心花园等,实现新村空间景观有机融合。

坚持治理一体化为新村发展保障

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四治一体”,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良法善治的和谐新村。2021年,鳌角石成功获评山东省级和谐社区与省级智慧社区

一是突出自我管理,创新治理体系。创新“党建+网格”治理模式。通过“1 N N”红色网格体系(每个村庄设置1名红色网格长,每个网格吸纳N名党员为红色网格员,每名红色网格员联系N户群众),整合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下沉到新村赋权协同共治。二是提升法律服务,培育法治思维。依托蓝谷科教资源,与山东大学法学院联合开展普法活动。完成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功能建设,向村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深入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法律顾问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每月到村庄服务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8小时。三是完善德治体系,强化德治约束。建立新村“文明积分”制度,成立道德评议会、乡贤议事会,开展“文明家庭”、“好邻里”等系列评比活动,培育团结互助、扶困济贫、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村社会氛围。四是推进智慧建设,提升智能水平。建设完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新村数据资源上图入库,升级新村数字基础设施,引导通信运营企业参与新村信息化建设,以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新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坚持人才一体化为新村发展储备

创新“区域化共建”机制,通过实施区地联动、区域联动、城乡联动3个联动,搭建人才共建、共育、共享新阶梯。

一是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促进人才资源联享。以党建为桥梁和纽带,与蓝谷区域开展联建共建,实现资源联享,借助蓝谷优势推进高等科教人才与青年优秀人才向新村汇集。新村与山东大学政管学院、环境学院结成共建对子,与青岛开放大学共同设立现场教学基地,促进人才资源联享。二是汇聚青年创新活力,构成人才联育格局。为借助蓝谷高校资源优势,吸引青年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组织开展“乡村振兴 筑梦鳌山”暑期实习活动,共招募38名在读大学生投入社区、村庄一线开展暑期基层实习;与山东大学“初光支教团”合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环节,为50余名中小学生设计了艺术、外语、实验等多种课程。三是以产业为支撑,形成返乡创业新局面。聚焦茶叶、梅花等领域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以产业一体化促进人才一体化,举办产业致富大讲堂、创业经验交流会,共同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开展乡村振兴就业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帆 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2日 上午8:42
下一篇 2023年2月12日 上午8: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