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脱贫村治理提升持续发展能力调查研究(完善脱贫村治理提升持续发展能力调查研究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又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是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加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调研组对四川全省各地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了现场调研,通过走访农户、实地查看、与村支书座谈、查看相关资料等,总结了四川全省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情况。根据乡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重点抓好村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建设,增强治理意识,掌握治理方法,提升治理能力,并把阶段性资源注入变为长效性的机制驻留,培育乡村健康持久的造血机能,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持续发展。

一、取得的成绩

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长时期的持续推进,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实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乡村基层治理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新变化,基本建成了成色十足的小康社会。对四川省评选的2021年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共200个)进行抽样走访或书面调研后发现,这些优秀村除了在产业发展方面找到适宜路径外,一般在治理的方式和成效上也有优于其他脱贫村的地方。主要通过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德阳市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开展星级党员、星级支部创建等,不断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泸州市古蔺县彰德街道漆山村所在街道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成立5个村级片区联合党委,打造“片区共建、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争创“片区共创、互助共赢”发展局面,提升“片区共享、集约高效”的公共服务能力,走好“片区共商、灵活多样”的基层治理新路径。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联盟村总结出“1311N”的“五维共治”乡村治理新模式,即建强1个党建引领中心;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委员会3个自治组织;完善1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培育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N个协同组织作用,全面激活村级组织内生动力。

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河村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突出民族团结和谐主题,扎实抓好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火车头”,牢牢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的“党支部 ”模式的先锋基地,着力构建以粮油和生猪为主导、藤椒和茶叶为特色的“2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民族村落走出了贫困线。

达州市开江县回龙镇纸厂沟村构建“村级党组织 安置点党组织 网格员 专(兼职)管理人员 院落长”治理体系,推行村规民约“红黑榜”,依据法、理、情制定“红与黑”奖惩机制,以户为单位纳入“红黑”管理范围,定期公示、严格奖惩,加强搬迁群众自我约束。定期推送县内外用工需求、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张清单”,开展面向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帮扶专项招聘、种养殖技术培训、产业发展实地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员,低收入群体低保兜底“五大行动”,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保底。有的通过合理机制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共走脱贫路,共建幸福村。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特别是通过行政村撤村并村工作, 现在的一个行政村由无数自然村构成,行政村的人口和面积大大增加,村内各种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自然禀赋各异、区位优势差异严重,发展水平不平衡、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居民交往亲疏各异、血缘业缘关系渐远、村民年龄结构老龄化、人员主体构成单一、“村两委”年龄知识老化、村民思想观念要求多样等,这给乡村基层治理带来了新难度,给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对于脱贫村而言,由于其前期关注点、着力点主要在脱贫攻坚,普遍对发展与治理的关系认识不足,在如何实现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还缺乏好的思路和办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固然重要,但是,社会资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之间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城乡在商品流通、消费互动、生产要素流动的基础上如何形成文明之间的互通共融,都需要发展治理一体寻求解决之道。

三、乡村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

(一)形成强共同体意识的治理主体是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

一是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将村级党组织的奋斗目标分解细化为党小组、党员个体的努力目标,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立“党员 群众”目标奋斗队伍,对每支队伍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目标考核结束后每支队伍再开展“双向评价”和进行新的“双向选择”。二是完善“四议两公开”相关机制。给予非户籍常住户包括长期驻村工作单位(机构)代表名额,参与村内议事决策。三是完善多元参与机制。既欢迎和吸纳社会投资者、外来社会组织及个体参与乡村振兴,并建立明确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其正当利益,又确保其不越俎代庖甚至鸠占鹊巢,侵害村民的主体利益。

(二)增强治理意识、掌握治理方法是治理能力提升的重点

一是加强普法和政策培训。增强村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能合理运用政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改善生活品质、有效参与治理。二是加强议事规则培训。通过实景演练式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教会村民特别是党员干部、议事会代表如何有效开会、民主决策。三是加强德治智治培训。锻炼村民运用村规民约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背口诀、看示意图等形式,帮助村民掌握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表达诉求、办理事项、参与表决的技能。

(三)把脱贫攻坚时期的强资源介入转化为良性机制嵌入

一是要有持续的人才引培留用机制。各地党委政府可以进一步优化“三支一扶”政策,将乡村振兴人才列入本地的整体人才政策计划予以支持,并给予脱贫地区更多倾斜,公开招募各类社会人才到脱贫村担任书记助理、乡村规划师、集体经济发展专员等职务,保障其在工作期间有公允的经济待遇,圆满完成相关工作后又能获得合理的政治、社会荣誉。二是要有管用有效的金融支持机制。把援建资金更多地以引导资金、奖补资金、无偿或低偿借款、股权基金等形式支持脱贫村乡村振兴项目,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市场化投入,培养村民的市场化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互助、信用体系。三是要有约束型的赛马机制。把永久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与脱贫村的干部群众绑在一起,自身越努力、成效越好的给予其越大的奖励和支持,自身不努力、“躺平”的要受到惩戒。

作者:王小茵,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教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

欢迎您随时向我们投稿、提供新闻线索,邮箱shibaonews@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4日 上午9:52
下一篇 2023年1月5日 上午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