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牧区面貌大变样

  让农牧区面貌大变样seu

  —山南地区第四批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综述seu

  本报记者 马静seu

  2014年12月,全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第四批驻村工作全面展开。转眼间,自治区强基惠民活动第四批工作队驻村工作已接近尾声。seu

  一年多来,山南地区各级驻村干部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扶危救困,不断健全干部驻村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了第四批强基惠民驻村工作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果,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seu

  基层堡垒逐步建强seu

  驻村以来,全地区各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治本之策,认真落实地区基层党建“十条规定”和村(居)“两委”日常工作“十个一”工作法,全面加强村(居)“两委”班子建设管理,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影响力。seu

  一年来,山南地区各级驻村干部帮助驻地党委建强村(居)“两委”班子,对2313名新一届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传、帮、带、导、扶”,对1985名新一届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轮训,协助培养村 (居)后备干部2924名,扎实抓好28个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的整顿工作,推进了“五个好”村(居)党支部建设,切实打造了一支发展上有办法、维稳时敢冲锋、群众中有威信,忠于党、乐于奉献的村(居)农牧民党员队伍。seu

  与此同时,还协助村级组织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公开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5723项,组织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学习文化知识1.33万个学时、上党课8842个课时、上政治理论课8180个课时,村(居)党员干部坚定了政治立场,提升了带领村(居)群众创业致富的能力。seu

  就业增收门路更广seu

  为了帮助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各驻村工作队千方百计强化群众的创业意识,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注重技能培训和思想引导,农牧民群众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seu

  通过开展走村入户、寻访调研等工作,了解掌握所驻村(居)发展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587个,把准所驻村(居)发展优势的 “脉络”,理顺制约村(居)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因素的“经络”,帮助建立发展村(居)经济项目建设预备库554个,推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seu

  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智力扶贫,组织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464场次、培训2.7万人次,拓宽了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加大技术支持力度,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2628人次,帮助村(居)把61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把227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了村组干部,夯实了农牧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了村(居)自我发展能力。seu

  扎囊县人社局为切实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在各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邀请专业人士,深入各个驻村点举办各类农牧民业务技能培训,发挥了单位职能作用,帮助、引导群众掌握娴熟的技能,促进了群众就业,特别是拓宽了农闲时期群众的就业渠道。有针对性地、无条件地给群众传授和巩固各类劳务技能,有效转变了农牧民群众“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和“等靠要”思想,为壮大发展全地区970个集体经济和村(居)专业合作组织创造了有利条件,培育了促进村(居)发展、拓宽致富门路的沃土。seu

  干群关系更加紧密seu

  驻村以来,各驻村工作队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着力解决无能力建房贫困户安居房建设和村(居)基础设施滞后的突出问题,解决农牧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实际困难,为群众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百姓心坎上。seu

  据统计,一年以来,山南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整合区、地财政资金6824万元,派驻单位落实资金5760万元,驻村工作队自筹资金266万元,全面实施“短平快”项目677个,切实帮助农牧区解决了就业、就医、就学难的问题和“六通”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改善了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seu

  各驻村工作队结合“民声十问”活动,投入开展驻村工作办实事好事资金6814万元,为民办实事好事4328件,严格落实了区党委关于“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的长效机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seu

  群众冷暖挂心间。一年来,全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带着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察民情,带着感情帮民富,带着感情解民忧,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seu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日 上午8:35
下一篇 2022年6月2日 上午8: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