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业回眸“十二五”辉煌篇章 展望“十三五”美好愿景

  编者按:0iy

  “十二五”规划即将落幕,“十三五”规划渐行渐近。回望“十二五”,我省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开创了全省“十二五”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展望“十三五”,站在高起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0iy

  青海新闻网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1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勾画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划之年,承上启下,至关重要,回顾总结“十二五”,对抓好“十三五”农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0iy

  “五大成就”展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历程0iy

  “十二五”以来,我省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成就斐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农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三农”、支持“三农”、狠抓“三农”工作,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创新,辛勤劳作,许多经验做法得到了推广,开创了全省“十二五”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五大成就”充分展示了“十二五”农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0iy

  第一大成就———0iy

  粮食总产稳步跨上百万吨,“菜篮子”日益丰盈0iy

  我省省情特殊,面积大、耕地少。“十二五”以来,我省始终把保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调结构、抓特色,重科技、攻单产。从2008年开始,粮食总产跨上100万吨台阶,近几年连续小幅增加,稳定在百万吨台阶。省农牧厅调查显示:全省每年粮食的消费量为两个百万吨,一是城镇居民百万吨、一是农牧民百万吨,因而可以骄傲地说,农牧民口粮实现了基本自给。从2004年开始,全国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我省也是连续八年突破100万吨大关,打破了过去“两丰一平一歉”的周期循环“怪圈”。2014年,全省农牧民人均占有粮食为357.7公斤,油菜人均占有量为54公斤。0iy

  长期以来,我省“菜篮子”品种单一、商品紧缺,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第一要务,更是农牧人的重大责任。“十二五”我省不仅实现了粮食连年增产,而且“菜篮子”基地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2014年,全省蔬菜产量161万吨、肉类总产39.97万吨、禽蛋2.93万吨、牛奶37.82万吨,人均分别占有蔬菜276公斤、肉类68.5公斤、禽蛋5公斤、牛奶66.4公斤,今年进一步提高。比较突出的是:我省牛羊肉每年外销达到6万吨,水产品突破万吨,冷水鱼产量已占到全国的1/4。每年供应省外的露地蔬菜达到50万吨。过去到了冬天基本上是土豆白菜大萝卜,现在农村每天都有新鲜蔬菜水果,农用车串乡进村兜售蔬菜随处可见。“地不分南北、时无论冬夏”,只要有需求,就能有供应。农畜产品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成就了“舌尖上的青海”。0iy

  第二大成就———0iy

  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0iy

  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老百姓最大的梦想。检验农村牧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牧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十二五”是农牧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更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0iy

  一是农牧民收入实现“十连快”。2014年,我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82.7元,比2010年的3862元增加了3420元。“十二五”期间,农牧民收入的增幅连续实现了“两个高于”:高于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实现了“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3.6︰1下降到2014年的3︰1。贫困人口减少到36.7万人。0iy

  二是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现在绝大多数家庭拥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摩托车、电动车也已成为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许多农牧民开上了小汽车。农牧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许多家庭盖起了两三层的小楼,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空调。辛苦一天后,晚上洗个热水澡,是生活质量的重大提升。“十二五”,省委、省政府把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经过六年的努力,完成了11.3万户的建设任务,53万多牧民住上崭新、明亮、宽敞、温馨的定居房屋,形成173个定居社区,水、电、路、卫生、电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信息化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等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大,许多村庄清理了乱堆乱放,配上了垃圾桶,修建了文化广场,改造了危房,不仅“水电路房”改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模式,而且推动了农牧产业发展。0iy

  三是农牧业增产增收基础得到夯实。实施了河湟流域百万亩马铃薯、百万亩油菜、百里万棚蔬菜、百里百万肉牛羊、百里百万生猪、百里十万奶牛、百里十万亩薄皮核桃、百里十万亩大果樱桃等八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建设日光温室10.57万栋、牲畜棚圈5.03万幢、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28家、冷水网箱22万平方米(合330亩)、农村户用沼气2.2万户。加快打造了精品示范园区,全省以县为单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到20个,有5个示范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通、互助等4个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0iy

  四是发展理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抓规模、重品牌、讲质量已深入人心。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以牛羊为例,农区规模经营商品率已达到70%以上。土地规模化流转力度加大,流转面积达到153.24万亩,增加14.24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1.85%。草场流转面积达到7358万亩,占到可利用面积的15.5%;重品牌,“三品一标”标志产品达到42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突破41个,110个产品纳入《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3件、青海省著名商标35件;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我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实现了纯牧业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覆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94家,带动2.07万农民就业增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10:07
下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