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模式新希望—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实施综述

  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负责实施的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分别设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昂巴拉社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尕庆社区,并于2012年同时启动实施。四年来,得益于项目的实施,社区内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畜牧业生产企稳回升,牧民收入逐年增加,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BfN

  转变观念,创新经营模式BfN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牧区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其结果直接导致了天然草地不堪重负,草原生态日益恶化。因此,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尽快研究和探索青藏高原牧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提出更加有效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更具发展潜力和可持续的青藏高原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体系,推进牧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BfN

  “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以开发一批实用技术成果,提高青藏高原畜牧业科技水平和支撑能力;培养一批畜产品名优品牌,提升青藏高原畜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牧民,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组建一支面向青藏高原牧区的专家队伍,提高畜牧科技服务能力;形成一批生产诚信、生态安全、各具特色且可复制的示范基地为总体目标,是以新理念、新模式为青藏高原牧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的国家级项目。BfN

  该项目由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列入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组织国内40多个单位和400多名优秀专家在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八个示范社区同时实施。BfN

  科技领先,全面提升科技含量BfN

  项目自实施以来,作为该项目五个专项的唯一参与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主持承担了“社区饲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专项一项;作为协作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负责承担了“社区天然草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社区草-畜高效转化关键技术”、“社区特色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三个专项在我省两个社区的工作。为使项目顺利实施,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派出了由16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参与到项目的实施当中,其领域涵盖该院草原、兽医和畜牧三个研究所。BfN

  在项目实施期间,各专业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领域,潜心实施,忘我工作。除了出版专着《高寒牧区畜牧业生产技术实用手册》外,还制定了:青海高寒牧区牦牛草料补饲营养组合利用技术、青海高寒牧区牦牛冷暖季节营养平衡补饲技术、高寒放牧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放牧牦牛藏羊寄生虫病防治技术、青海社区牦牛草畜高效转化综合技术、高寒牧区圈窝饲草种植技术、青藏高原人工饲草裹包青贮技术等多项技术规程。申报并获得了:可移动式放牧家畜补饲槽、放牧家畜舔砖补饲装置、放牧家畜复合式补饲装置、适用于田间试验的地面整地器等多项专利。BfN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还广泛运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如在草地改良和饲草生产时选择了该院草原所自主选育的一年生燕麦品种(青引1号、青引2号),多年生牧草青海草地早熟禾等优良草种,以及“黑土滩免耕施肥补播治理技术”、“模拟原生态草场植被多样性施肥补播治理技术”等,不仅实现了研究成果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也让牧民群众在项目实施中尝到了科技的甜头。BfN

  “昂巴拉”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BfN

  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昂巴拉社区在项目实施中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社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通过优化放牧制度,改良天然草地,推广人工饲草(料)种植,调整畜群结构,增强畜群繁殖能力,提升畜产品加工质量,实现了生态歇息、生产恢复、产品提质、牧民增收的预期目标,项目实施以来社区牧户人均增收近4000元。BfN

  改变社区原自然放牧制度,实行冷暖季划区轮牧即暖季草场7-10月放牧,冷季草场11月-翌年6月放牧,并把载畜量严格控制在草场的承受范围之内。采用以青海短芒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黑紫披碱草为主要混播草种,对333.33公顷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了免耕补播治理,使天然草地鲜草产量由原来的亩均180公斤提高到亩均252公斤,提高了40%。建成打贮草基地133.33多公顷,每年入冬前,牧户户均储存青干草达3000公斤,极大地满足了社区家畜冬春季的饲草需求。四年来,整个社区内牲畜因冬春季缺草而死的死亡率由之前的10%左右下降到不足1%。BfN

  今年44岁的牧民才让达杰,2009年时,因自家的牦牛死得只剩下18头,无奈之下把所剩的牦牛委托给亲戚代牧后,携家带口去了歇武镇上打工为生。项目实施后,年富力强的他欣然回来“重操旧业”,四年来家里的牦牛又发展到了40多头,每年的畜牧业收入超过5万,其中仅冬春季出售牦牛酸奶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如今5口之家的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采访时,他高兴地说:项目的实施逐步转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新模式和新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BfN

  针对社区以牦牛为主导家畜的特点,项目实施中,适繁母牛的比例上升了3.7%,公牛驮牛比例下降了4.79%,并通过“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冷季补饲精料+燕麦青干草”的营养平衡补饲技术,使母牦牛繁殖性能提高了5%-20%,还使2岁母牦牛的发情率由过去的不足4%提高到70%,适繁母牛1年1产的概率明显提高,大大增加了鲜奶、酥油和酸奶的产量。BfN

  2015年入冬后的一天,昂巴拉社区在冬季聚居点举办的一场牦牛酸奶比赛。社区里的33户牧户将自己精心酿制的牦牛酸奶拿来参赛,评委还特意邀请了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所的两位乳品加工专家。牧户达松、成林楞周、江才、才让达杰、进迈扎西等五家的酸奶最终以色、型、味俱佳赢得了本次比赛的优胜奖。BfN

  对此,昂巴拉社区项目执行专家组专家德科加研究员说,结合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失时机地对社区牧户进行了各种实用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的培训。这次举办牦牛酸奶比赛,也是对牧民群众的一次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的综合培训,旨在打造和提升“昂巴拉”乳制品的品牌,增加牧民收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7日 上午9:24
下一篇 2022年5月27日 上午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