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发展成就辉煌。见证青海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农牧业、农牧民、农村牧区最有代表性。改革开放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始于土地。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村牧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农牧业到现代农牧业的转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Mfy
40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农牧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关键是始终坚持“三农”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特色发展,始终坚持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Mfy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农牧人的光荣使命。要着力统筹协调,凝聚乡村振兴合力;要着力产业兴旺,加快“一优两高”发展;要着力发展带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要着力培育人才,注重强化人才支撑;要着力深化改革,提升乡风文明水平。青海“三农”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Mfy
“增”——粮油增产,粮食稳步跨上百万吨,“菜篮子”供给充足Mfy
青海耕地少、复种指数低,土地产出率低。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调结构、抓特色,重科技、攻单产。2008年粮食总产跨上100万吨台阶后,一直稳定到现在,实现农牧民粮食生产自给,人均油料占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始终把“菜篮子”作为第一关注,建基地、抓规模,产品丰产丰收、供应丰富、价格稳定。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蔬菜产量171.4万吨、肉类总产45万吨、禽蛋3.8万吨、牛奶45万吨。值得一提的是,牛羊肉每年外销达到6万吨,冷水鱼产量已占到全国的1/3,每年供应省外的露地蔬菜达到50万吨,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成就了“舌尖上的青海”。Mfy
“快”——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Mfy
检验农村牧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牧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从1978年的人均113元,增长到2017年的人均9462元,40年增长近84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保持在9%以上。贫困人口减少到27万人。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农牧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广大牧区游牧民实现了定居,生活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了提升,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青海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中央和省级用于农牧业发展的投入逐年持续增加,2017年达到64.84亿元。Mfy
“新”——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推广,科技水平大幅提升Mfy
有四个数据可以支撑:一是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6.5%。青海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组建了11个农牧业创新平台,建立了省、市(州)、县、乡、示范户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了农牧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通道。比如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已覆盖到全部浅山地区,年推广面积达到130万亩,仅此一项实现粮食增产20万吨左右。二是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油菜育种、马铃薯脱毒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青杂2号、3号、5号等青杂系列品种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牦牛育种工作填补了世界牦牛育种史的空白,成功培育了大通牦牛新品种。冷水鱼养殖已步入现代化发展轨道。三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4%。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麦类、油料、马铃薯、牧草机械化生产水平实现重大突破,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已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四是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2%,标志着青海从卖原料进入到了卖加工成品的新阶段。Mfy
“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Mfy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实现了化肥农药负增长。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残膜回收利用。实施了三江源一二期、青海湖流域、祁连山综合治理等一大批生态保护重大工程,已累计投入96亿元,项目区草原植被盖度、亩产草量实现大幅提高。从2011年开始,实施了一二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助投入达到169.75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草原生态补奖绩效管理试点和建立草原管护员队伍,设立草原生态管护员岗位42778名,推行网格化管理,合计减畜570万头(只),实现了草畜总体平衡。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实现好转。实施了青海湖封湖育鱼,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恢复到8.12万吨,为保护初期资源量的31倍。Mfy
“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Mfy
青海始终坚持把农牧民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实施了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自觉接受新观念、新理念,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如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从2013年开始,已累计培训7.6万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牧民11138人。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070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4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家庭农牧场达到9712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现代农牧业建设的生力军。“企业+合作社+基地+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Mfy
“质”——农牧业发展品质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提高Mfy
坚持产管结合,强化依法治农。抓好省、市、县、乡4级检测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5个,审定发布地方标准229项,认证“三品一标”产品达88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7个,绿色食品及生产资料299个,有机农产品1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2个。开展了农兽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生素、私屠滥宰、水产品违禁药物、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生产有标准、投入有记录、上市有检测、产品可追溯的原则,青海全省2/3的县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设质量安全追溯点300多个。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平均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Mfy
“改”——农牧业改革深入推进Mfy
农村牧区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创新,激发和释放出生产力的增长潜能。青海取消了农牧业税费,实行农业补贴、支持“菜篮子”、农牧业生产发展、农机购置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将于年底全面完成。农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面,进展有序。草原规范化流转、牧区藏系羊牦牛保险试点等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建立了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了一条符合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加快了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Mfy
基本经验Mfy
农牧业向好,全局主动。农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农牧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有四条基本经验。Mfy
一是始终坚持“三农”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基础地位,持之以恒抓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央、青海连续出台了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从政策、资金、组织、改革等多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农村牧区改革在理论、实践和制度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Mfy
二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和特色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农牧业发展全局,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强化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循环农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Mfy
三是始终坚持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问题,农牧民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40年来,青海始终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省委和省政府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使农牧民真真切切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尊重农牧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保护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发展步伐。Mfy
四是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农牧业农牧区发展两大动力:一是改革,二是创新。除一号文件外,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对全面深化农牧区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使农牧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Mfy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