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年风雨沧桑,六十五个寒来暑往,六十五载春华秋实。六十五年来青海海西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关怀下,在六十多万柴达木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全州人民正朝着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目标奋勇前进。JEI
经过六十五年的开发和建设,柴达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农牧民住上楼房、小别墅已成为现实,目前海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了村村有特色、家家住新房的新面貌。JEI
昔日土坯房如今小别墅JEI
“晴天屋子漏土,雨天屋子漏水,这是我们以前居住的房子,和现在相比,真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要想看别墅还是进农村。”德令哈市柯鲁柯镇柏树山新村的65岁老人李保民说。阳春四月,微风徐徐、艳阳高照,记者走进柏树山新村,从村民口中了解我州六十五年来的发展进步。村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住房的变化,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二层楼房,今昔对比,村民们无不百感交集。走进一户村民家中,推开贴着大福字的大红门,就看到庭院里各色花卉竞相吐绿;走进一楼,宽敞的客厅里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登上二楼,布局合理的卧室让人心里更敞亮。JEI
这样舒适时尚的别墅,令人羡慕。柏树山新村原党支部书记苏玉林说,我州成立六十五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村民的住房条件一步步得到改善。从20世纪80年代跨度五米的简易土坯房,到90年代跨度七米的砖瓦房,村民住房质量和环境不断改善,尤其是自2012年全州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从房屋到厕所,基础设施到村容村貌都更加靓丽。至今,柏树山新村260户村民住进了别墅,村民们感觉真是一个好字说不完啊!JEI
漫步村中,一栋栋别墅和一排排平房排列整齐,乡村道路笔直整洁,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一幅美丽乡村图展现在眼前。JEI
走出帐篷住进小区JEI
年近75岁的藏族老阿妈央金是天峻县织合玛乡人,一直生活在牧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是她的梦想,也是老伴索南的梦想。我州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后,他们在2012年搬进了天峻县雪合里小区,彻底告别了以往的游牧生活。JEI
当谈起近几十年的变化时,老阿妈激动不已。她说的最多的是生活好、条件好,特别是住房条件好。她说:“小时候住帐篷,时常有雪花飘进来,生活很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家的冬季草场里修建了土坯房,比住帐篷条件好多了,但是去医院看病、购买生活用品还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自从搬进县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JEI
除了居住环境与生活环境明显变化外,让央金老阿妈感到更为欣喜的是,不少老乡也到这里团聚了。以前常年生活在牧区,一年来不了几次县城,如今再也不用去河边洗衣服、拾牛粪了,能在家里看电视、看到全国各地的新变化。央金老阿妈的老伴索南说:“搬到新房子里,我们只出了一少部分钱,大部门都由政府帮忙解决,新房宽敞明亮,有自来水、有暖气,能用上卫生间,可以用天然气做饭,以后不用烧牛粪了。”JEI
政策惠民生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JEI
从苏玉林和央金老阿妈身上,我们能看到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他们是我州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缩影。自2012年我州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让农牧民感受到了实惠。JEI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的硬化村道、温馨的农家小院。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开着土地平整机平整路边绿化带。他说:“现在国家的农村政策越来越好,现在我们村里的亮化、硬化都搞起来了,就差绿化了,把绿化搞起来,红柳村就更加漂亮了。下一步,我们要借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日子越过越好。”JEI
近年来,红柳村大力实施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大工程,村庄环境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高原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JEI
面对近年来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成绩和荣誉,勤劳智慧的柴达木人不骄傲、不满足,瞄准新目标奋勇攀登,面对未来满怀信心,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建政六十五周年。JEI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