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这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海康威视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其为港珠澳大桥系统工程中的关键配套之一——珠海公路口岸的“一站式”车辆通关监管核放系统(简称通关系统)提供了许多创新应用,比如车牌图像识别系统、人员信息采集系统和车底反藏匿系统等等,使得通关系统能够依靠有效协同来降低各查验单位的业务处理时间,从而实现“一站式”快速放行,提高整体通关效率。
新华三是港珠澳大桥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了与大桥配套的“世界级”数字化解决方案,承担了大桥90%以上的IT基础架构建设,保障了包括智能弱电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人工岛智能化系统、智能停车场、旅检中心、口岸货检以及海关、边检、警务等业务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
港珠澳大桥项目复杂的造型决定了照明形式的丰富性,但这也给LED驱动电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效、高可靠性开关电源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凭借多年行业深耕经验,其智能可编程EBD系列和恒流EBC系列LED驱动电源产品在此次项目中得到应用。
位于地理信息小镇的浙江海源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港珠澳大桥设计了十多款精密导航控制软件系统,更助力大桥完成了全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建设这项史无前例的挑战。浙江海源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做好精准的水下导航,完成了约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的33节沉管的精准对接。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降落月球时第一眼画面,是由探测器搭载的降落相机光学镜头拍摄的,而这个镜头正是由宁波企业——永新光学生产。这款降落镜头是由永新光学与浙大团队合作研制的。在降落过程中,降落相机的光学镜头能够帮助“嫦娥四号”判断月球表面的地貌情况,避开危险地带,选择安全的着陆位置。
高速飞行列车是中国航天科工“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领域与交通领域的融合创新项目。它利用磁悬浮技术与地面脱离接触消除摩擦阻力,利用近真空管道线路大幅减小空气阻力,并以强大的加速能力和高速巡航能力,实现超高速运行,最终设计时速为4000km/h。
2018年11月6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致力于高速飞行列车等项目研发和市场推广。
燃料电池被誉为第四代发电技术,是电网调峰的手段之一,是高效、便捷及有益于环境的绿色能源装置,特别是高温燃料电池,在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发展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浙江臻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温燃料电池突破了发达国家的专利壁垒,具备完全知识产权,相关核心产品已提交专利申请7项,在申10项,已申报专利中有2项处于初核状态,已启动PCT申请。
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片),适应症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凯美纳是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治疗肺癌药,该产品打破了国际大药企的垄断,在医药行业享有“两弹一星”的美誉。资料显示,贝达药业2017年营业收入为10.26亿元,2018年前三个季度主营收入增长20.73%,达9.28亿元。
二噁英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毒物质。随着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的比例逐年增加,二噁英污染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实现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在线检测成为迫切需求。
2018年12月24日,全球首套商用二噁英排放在线检测设备从富春江集团富春环保研究院出厂。由浙江富春江环保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研发的二噁英排放在线检测设备,是目前国内外可用于实现焚烧烟气中痕量有机物二噁英浓度在线检测的最先进系统之一。该系统可在线快速获得二噁英排放毒性当量浓度,并可指导焚烧炉运行调整,实现低排放,有助于解决垃圾焚烧厂的“邻避效应”困境。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继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之后由中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这项实验的首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它对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宏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0月,在海盐县科协的助力下,华帅特塑料电器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同研发中微子实验用保护罩。项目成功后将被应用在江门中微子实验场所,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精密的中微子实验站。
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是可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方式高效传递至外太空,实现显著降温,且整个过程没有额外的能源消耗,被评为“2017年度全球物理十大突破”。该技术可广泛运用于节能建材、冷链物流、光伏产业、高科技农业等领域。
2018年12月27日,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成的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内,两条生产线全速运转,首批应用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的降温薄膜正式批量下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