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

聚焦·锻造创新的生力军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包括青年科技人才在内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科技人才寄予厚望,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嫦娥”“天问”“神舟”“北斗”,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尤其是当代青年科技人才,他们的职业生涯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高度契合。新时代新征程,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意义尤为重大。

如何统筹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支持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本期《聚焦》,我们共同关注。

——策划:本刊编辑部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

本刊记者 蔡秀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勇挑大梁、勇担主角。

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关乎国运、关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近些年来,在国家层面的示范引领下,各地各部门乃至用人单位纷纷出台政策举措,从提供更多担纲领衔的机会到搭建更好实践历练平台,从加大力度培养支持到优化人才分类评价,为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保驾护航。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

2023年5月4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主题团日活动的青年代表唱团歌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01 提供更多领衔机会

党中央高度关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等 15条政策措施,在国家层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群体释放出政策红利。这背后,是党和国家着眼长远,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从扩张规模转向优化梯队结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给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各层面形成的共识。

自然资源部突出在重大任务中锻炼青年科技人才。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重大工程、专项工作中,要求有关单位主动引导青年科技人才服务主责主业,设立不低于5%研究式调查以及战略研究、部省合作等项目,优先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院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各个研究所新聘的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原则上40岁以下的人员不低于5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明确提出两个“不少于50%”的要求,即45岁以下项目负责人不少于50%,40岁以下课题负责人不少于50%,而2023年立项的先导专项,这两个占比分别为近80%、超过60%。

2023年,湖南省出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奋力打造青年科技湘军的若干措施》,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支持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等省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队伍年轻化,将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担任平台、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5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队”。在该院人事处处长孙文春看来,“国家是给政策的,人才还是由单位来培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选拔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创平台负责人、吸纳青年科研骨干担任院学术委员会和二级学术委员会委员。

越来越多优秀青年人才走上重要岗位。

02 搭建更好实践历练平台

在中国科学院系统,会有很多青年人才卡在副研究员升研究员的这个坎儿上。为了弥补这个沟壑,2022年,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面向副研究员群体创新推出“新锐研究员”制度。

孟飞龙介绍,经过由资深研究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严格筛选,甄选出优秀的副研究员入选“新锐研究员”。新锐研究员一方面可以得到研究所里一定的支持,在一些大的项目中,也会和其他研究员一样公平地参与到科研项目,开展相对独立的科研工作。

“如果说研究员是扇门,那新锐研究员制度,就是在这扇门前搭建了台阶。”孟飞龙介绍说,“我相信新锐研究员项目在实施几年之后,他们都会非常顺利地成长为独立的研究员。”

为了帮助更多青年人才培养挑大梁、当主角的能力,中国科学院推出了“稳定支持基础前沿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和“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结合重大工程与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重大任务的组织实施,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聘请两院院士、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青年英才合作导师,安排院所基金项目提供启动资金,优先为其安排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19年以来,已经遴选了3批青年英才,科技英才100人,储备了一批35岁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同时,为支持和鼓励青年人才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组织专家讲座、政策解读等辅导活动,帮助青年人才提升申报质量。2019年以来,已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3项、“优青”项目1项、青年项目39项。

之江实验室启动“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主要面向实验室35岁及以下优秀青年人才,围绕实验室科研任务需要的重点专业领域设置系列培训主题,以承担实验室各项规划任务为载体,强调育用一体,为年轻科研人员成长提供更多的内外部学术和创新资源,培育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

03 资源支持关口前移、力度加大

王子铭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去年刚刚成为直博研究生。今年3月,他成功申请到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今后的一年里,他将利用获得的30万元资助,对现有空间引力波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新的拓展,为未来实际探测提供技术基础和支持。

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杰青”、“优青”、青年项目之外,关口前移发现支持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一大举措。在此之前,2023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首次面向优秀本科生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基金项目资助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非常少见。

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社部2016年开始实施“博新计划”,锁定高平台、高水平博士,大大提升资助力度。山东河南广东等省纷纷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自2018年启动“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对博士后优中选优给予资助,2024年,再次全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举措更为聚焦:不仅扩大“超级博士后”资助规模,入选人数达上年度进站人数的30%,还新设“博士后国际合作交流”资助,对海外引进博士来沪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来沪工作和国内派出博士后给予资助,设立博士后国际学术交流补贴,推动博士后工作进入加速发展的态势。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把一半以上基础科研费用投到35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把对青年人的培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因为切中青年人才的关注点登上热搜。

聚焦青年普遍反映的“希望得到更多稳定支持,助力更多从0到1的攻关”,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去年年底出台“抢占制高点青年攀登计划”,支持一批35岁以下(女性38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研骨干,以组织开展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为目标,瞄准国家战略所需的攻坚项目进行先期培育。入选者将在五年内获得300万人民币稳定支持,还有上海分院为“青攀计划”量身打造的专家院士导师团全程护航。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文留青,是26名首批入选者之一。“有幸入选上海分院‘青攀计划’,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青年的重视,分院对人才的支持,也更有信心潜下心来做一些更有意义、更具有挑战的科研难题。”

作为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可自主立项的唯一稳定性经费来源仅有基本科研业务费。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种子”基金,统筹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科研结余经费,每年分类支持40周岁以下青年人才:针对处于科研起步阶段的青年人才,设立青年探索项目;针对科研成果已经较为突出的青年人才,设立创新群体项目,支持他们冲击“杰青”“优青”等国家科研专项。自2019年设立专项以来,青年探索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超过两类经费同期立项总数的80%。

让人欣慰的是,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投入公益性资金,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2023年,曾也鲁获得了达摩青橙奖。这个由阿里巴巴投资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专门发掘35岁及以下取得初步成就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入选者可获得100万元奖金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摩院”的研发资源支持。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北京大学韦奕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杲都获得过这个奖项的资助。

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到青年科学家,我国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经建立起全链条、多主体、多渠道、多类型的经费资助机制。

04 细化分类评价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刘真,因为体细胞克隆猴这一重大成果,直接从博士后晋升为研究员。正是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畅通青年人才成才的一系列政策,打破了传统评价中高级职称必须有海外任职经历这一限制。

科技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关乎人才切身利益,更关乎青年人才成长通道。但科研单位不同、科研活动类型不同、科研阶段不同,“一把尺子”难以量到底。“破四唯”“立新标”如何更符合科研活动实际,如何更有利于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2023年,中国科学院在15个国家级研究所试点铺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按“基础研究”“技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科技支撑保障”四类科研活动类型的特点和目标推进。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中国科学院把人才分类改革试点作为一项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同时进一步推动新出台的培养支持青年人才的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立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并建立教授预聘制度。这种制度下,博士后应聘者虽然起步为助理教授,却可以享有国内正高职称享有的独立实验室和带博士生的学术待遇。在十年左右经过两次国际同行评审,可通过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

“顶天立地惠民、求实创新奉献”,十二字的院训恰恰体现了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三类人”改革的导向——对部支撑、基础研究、市场服务。对部支撑看政策决策成果,基础研究看论文奖项,市场服务考量成果转化,三个渠道循环畅通,让中国环境科学院的青年才俊们各得其所。

宋凡浩说,“单位的人才评价改革, 每个赛道都有各自的‘尺子’,让院里的每个青年都能选择自己适合的赛道。”

山东省农科院希望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生产一线,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服务基层业绩纳入岗位评价体系,作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参考,明确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效益高、长期扎根乡村振兴一线等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直聘四级及以上研究员。10人破格实现职级晋升,其中45岁以下有6人。

为消除各类优秀青年人才申报人才项目的“拦路虎”,湖南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的实施办法》,省级科技人才项目的评审,不再设有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等“必要条件”。

2023年,湖南首次创新实行专家荐才机制,47名“拔尖”“荷尖”人才通过院士专家直接推荐、免于评审产生,占该年度立项总数的11%。湖南省委组织部和湖南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湖南免于评审、直接遴选40岁以下科技人才项目达277项。在项目承担、表彰奖励等方面,湖南进一步向青年人才倾斜,省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和骨干由35岁以下人才担任的占比超过39%,40岁以下占比达66.2%,省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占比超30%。

有了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帮助和更多的支持,青年人才,这个最具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正在成为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中不可动摇的中坚力量!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

—END—

来源:大国人才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3日 上午11:26
下一篇 2024年6月23日 上午11: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