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限、增人数、免个税,新版《四川科学技术奖励办法》7月1日生效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杨欢

延年限、增人数、免个税,新版《四川科学技术奖励办法》7月1日生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四川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创新成果近年来不断涌现,重大创新平台越来越多,创新人才不断集聚。”为了适应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也为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川再一次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简称《奖励办法》)迎来了第三次修改。

5月28日,四川省科技厅召开政策解读会,就新版《奖励办法》的修订内容进行说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于2024年5月16日完成第三次修订的《奖励办法》,将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

在此之前(5月27日),国新办举行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作介绍。四川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支撑和底气,未来要发挥科技创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作用,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此次《奖励办法》的修订正是其中一环,以强化奖励为导向,优化完善科技人才的奖励体系,以期为四川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奖励导向

2000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38号,首次发布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2014年1月、2020年10月、2024年5月,《奖励办法》历经三次修订。

针对最新这次修订,四川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品华在解读会上谈到了主要的修订内容。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趋势。有统计显示,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岁及以下科研人员获资助项目数占比约80%,经费占比约6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次修订时,四川就特别增设了“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以此对四川省青年人才开辟单独支持渠道。

杨品华介绍,新修订的《奖励办法》顺应趋势,进一步加大了对杰出青年科技人员的激励:一方面调整了年龄,由现行的“不超过40周岁”调整为“不超过45周岁”;另一方面增加了授奖的数量,每年授予人数由“不超过5名”调整为“不超过10名”。

同时,杨品华提到,新修订的《奖励办法》还增加了一条很有“含金量”的条款,即明确奖励荣誉和奖金享有机制。

此次《奖励办法》的第三十五条明确,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的奖励荣誉和奖金由获奖人享有。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荣誉由完成单位和完成人共享,奖金由完成人按照贡献大小或者事先协议分配。归个人所有的省科学技术奖奖金不受个人绩效工资总额限制,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无论是放宽年龄限制、增加授奖人数还是免征个人所得税,这次修订最明显的变化是“强化奖励导向”。《奖励办法》明确提出省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和本省重大战略需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奖励;坚持公正性、荣誉性,突出对真正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的奖励。

此外,新版《奖励办法》还将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奖励对象由奖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调整为“中国公民”;也规定了奖励活动各主体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营造创新环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此次《奖励办法》印发后,四川将开展配套文件的修订和政策解读两个方面的工作。

根据新修订的《奖励办法》,修订出台《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规程》,制定《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

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四川此次格外强调科技奖励与国家和本省重大战略需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紧密结合。具体而言,省科学技术奖坚持公正性、荣誉性,突出对真正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的奖励;省自然科学奖注重前瞻性、理论性;省技术发明奖注重原创性、实用性;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注重创新性、效益性——构建一个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适应四川省省情的科技奖励体系。

就在政策解读会召开前一天,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展开介绍和问答。

虽为西部省份,但四川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在川高校137所、科研机构369家,近年来国家又布局了一批战略科技力量,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5个。这是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和底气。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做好这篇大文章,四川有底气、有信心。”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吴群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发挥科技创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作用,不能忘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培养的引育机制等,持续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吴群刚透露,“今年四川将启动前沿技术领衔科学家专项,对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实行长周期支持,最长可以达到十年,力争让科学家们心无旁骛搞科研、‘十年磨一剑’出大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上午8:02
下一篇 2024年6月19日 上午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