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科:社会组织合规管理的四大建议(社会组织合规管理有哪些)

何国科:社会组织合规管理的四大建议(社会组织合规管理有哪些)

友导读

合规,是当前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话题,各地民政部门在组织社会组织业务培训时,合规培训是一门必修课。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国科认为社会组织合规,是有其内在的价值和精神,合规不是限制机构发展,而是支持和保障机构运营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致诚社会组织。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合规,是当前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话题,各地民政部门在组织社会组织业务培训时,合规培训是一门必修课。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咨询社会组织运作的规则和要求,但社会组织合规到底是什么?其外延和内涵是什么?社会组织为什么要合规?合规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等等均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和体系性梳理。

笔者每年都会受邀给各地的社会组织做合规培训,参与社会组织各种对内对外的政策研讨会,大家讨论到很多的是关于社会组织合规话题,同时也听到很多为了合规而合规,且似是而非的言论,把合规变成限制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种手段,这些都是对合规的误读。笔者认为社会组织合规,是有其内在的价值和精神,合规不是限制机构发展,而是支持和保障机构运营的。

为了更体系化建立起社会组织合规管理体系,厘清合规的边界,保障社会组织基本权利,笔者尝试借鉴国内外企业合规制度性建设,结合我国社会组织实际情况,关于社会组织合规管理的概念、价值、框架以及合规的作用和价值,以期推动我国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何国科:社会组织合规管理的四大建议(社会组织合规管理有哪些)

何国科 | 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01.合规管理概念

合规,作为一种“舶来品”,由英文“compliance”翻译而来。从字面上来看,合规具有“合乎规定”、“遵守规则”或“遵循法律规定”的含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合规管理体系指南》(ISO 19600:2014)及中国国家标准(GB/T35770-2017)将合规定义为“履行组织的全部合规义务”,即通过将合规融入组织文化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态度中,使合规具有可持续性。

在我们国家,在企业领域合规体系建设始于2018年,中央企业和上市企业都出台相关合规的标准和指南,也分别对企业合规做了相关的规定,比如《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对“合规”的概念作出了界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2021年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试点“合规不起诉”制度,即对那些轻微犯罪的企业,如果认罪认罚,发现其有建立合规体系意愿的并能提出合规整改方案,接受合规监督考察的,可以适用不起诉或从宽处理。近些年我国企业合规改革,不仅仅是法律政策的要求,甚至是企业免于刑罚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在社会组织领域,由于社会组织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社会组织规模和影响远远低于企业主体,对社会组织合规在概念和内容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也并未上升至立法的高度,但是合规的概念却经常被提起,但是对合规的内涵和外延也并没统一的认知,为了更好的理解合规的内容,有必要明确社会组织合规概念。笔者认为社会组织合规,是指社会组织运作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内部规章制度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要求。按照这个定义,社会组织合规的“规”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国务院通过的行政法规、国家部委、局、办通过的部门规章、地方立法机关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等。社会组织领域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民政部颁布的相关部门规章。

二是社会组织章程以及自行颁布的规章制度,包括理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保值增值投资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依据章程制定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

三是公益伦理和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是社会组织在接受捐赠、开展活动时候需要考虑的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公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公益伦理等。

02.社会组织合规管理的价值

社会组织合规管理有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两个层面的价值。

从反向倒逼的角度,社会组织合规为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防止或减轻因违法违规而遭受的各种合规风险。所谓“合规风险”,是指社会组织因没有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每个社会组织因其所从事的业务不同,会存在各不相同的合规风险领域。例如:社会组织在决策的时候需要遵循章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但是由于未履行必要的程序而被质疑决策的有效性;社会组织在接受捐赠时候,违反无偿性要求,给捐赠人提供利益回报等违法行为;社会组织在募捐的时候,没有遵循募捐的规范而遭受的法律和舆论风险等。为防范这些合规风险的发生,需要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改进治理结构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合规管理可以避免社会组织面临更大的经济和名誉损失。对于涉嫌违法违规的社会组织而言,一旦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或者受到司法机关的判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不限于一般的警告、罚款或者罚金,而是相应资格的限制或者剥夺,比如因为违规,被取消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甚至提起环保公益诉讼的资格等。对于社会组织而言,上述资格的丧失对机构业务活动开展和社会品牌造成巨大损失。

从正向激励角度,社会组织通过合规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专业能力,提升社会公信力。社会组织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公信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机构重视合规管理,提升合规意识,建立起合规管理机制,可以让会员、捐赠人、政府以及各个利益相关方看到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相信社会组织可以将受托的社会公共财产用于需要的目的,而非通过社会组织谋取个人私利,社会组织以此可以募集更多财产,国家更放心的给与社会组织更多优惠政策,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社会事业。

通过对社会组织合规管理的价值分析,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组织合规不是空洞无形的东西,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风险防控,而是实现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

03.社会组织合规管理核心: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

社会组织领域涉及到法律法规政策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层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政策性文件就达160多份,尤其是以规范性政策文件文件为主。民政部詹成付副部长,曾经撰文《不断深化对社会组织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中国民政》2017年第18期)中提及“社会组织工作具有政治学、政策性、社会性的显著特点,说它具有政策性特点,是因为社会组织是靠政策来规范管理的,除了民政部门从一个社会组织登记成立,到社会组织的日常检查抽查,到接到举报后进行的调查,再到行政处罚直至撤销登记、清算、注销等等有若干政策外,组织部门如对党政干部兼职的规定,财政部门如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等等,也都有许多政策规定,更重要的是社会组织的政治性决定其必然有很强的政策性。”

社会组织管理的政策性决定了,社会组织合规就是一个专业且繁琐的领域。做好合规管理,首先就是需要建立起合规的体系化,从纷繁复杂的政策中找到基础和原则,打通我们合规管理的“任督二脉”。

社会组织合规管理,在于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组织的三个特征,第一非政府性、第二非营利性、第三公益性。

(1)非政府性,即是社会组织不是政府,并不具有法律赋予的强制力,不能以政府名义开展活动,不得强制收费,不得滥用政府委托对行业管理的权利等。尤其是针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的社会组织,自2007年开始,中央各个部门出台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社会组织不得乱收费,不得强制会员入会,强制收费等,如果社会组织运作中没有找准非政府性的定位,就容易做出违规事项。

(2)非营利性,即是社会组织不是企业,不是以营利作为目的,所有社会组织成立初心是为了公益目的或其他非营利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社会问题,是为了一个公共的目标,而不是考虑所谓“投资人”的利益,不是为了“投资人”利益的最大化。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也不是禁止社会组织开展经营性服务收费或对外进行投资取得收入,而是在于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得利润。社会组织举办者投入资金成立社会组织,是对社会组织的捐赠,并不享有社会组织的控股权或者所有权,不得抽逃注册资金,不得通过关联关系侵占社会组织财产,不得变相的分红分配等,这就是社会组织非营利性在合规管理中的体现。

(3)公益性,即是社会组织项目应该公共利益的属性,是为了不特定公共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举办者、理事会成员的利害关系提供利益输送的,其开展项目应当具备公共性。比如慈善法明确规定,捐赠人不得指定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慈善组织在选择受益人时,也不得指定慈善组织管理人员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此外公益项目的开展还应当是有效的,有益的,真正的能帮助到受益人或者对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比如基金会在沙漠植树项目时候,其种植的树木或者方式是否是妥当的有效的,还是会给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在疫情防控的时候,捐赠的口罩和医疗物资是否是合格产品还是劣质产品等等。

04.社会组织合规管理内容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中,笔者认为合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内部治理。

内部治理是指法律政策所确认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之间,从财务、人事、项目等方面进行均衡博弈的制度安排,以保障机构实现其宗旨和目的。内部治理涉及党建、换届、负责人、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等内容。国家在内部治理各个方面分别都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相关事项开展的规则和要求。

(2)分支(代表)机构。

社会组织分支(代表)机构,是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自2014年开始,社会组织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由社会组织自行决定,其所有责任由设立人承担。同时,对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程序,命名、活动、退出等方面均有相关的规范,社会组织在分支(代表)机构管理中也有明确的合规管理责任。

(3)重大事项。

社会组织开展涉及金额重大、人数众多、涉外、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除了依法向国家有关部门办理法定手续之外,还应当履行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向业务主管单位或登记管理机关履行报备的流程。

(4)信息公开

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机构,其财产具有公共属性,那么当然应当向社会告知其机构运作和资金使用的情况,尤其是慈善组织,其应该履行更高要求的信息公开义务,对社会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

(5)捐赠募捐。

捐赠募捐是社会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方式,但是接受捐赠应当遵循无偿性、公益性的原则。识别捐赠中可能存在的违规情形,包括捐赠不符合公益性,对捐赠财产的使用不尊重捐赠人意愿,接受非货币财产的合规性等。社会组织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具备公开募捐资格,募捐方案应当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互联网募捐的应当通过指定平台等。

(6)保值增值投资。

社会组织为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可以开展投资活动,但是社会组织在投资的时候,需要遵循投资的原则,厘清可投资的财产范围,明确投资类型和不得投资的范围,并且要做好投资过程的全程管理。

(7)服务收费。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章程示范文本中明确载明,机构可以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服务获得收入,所以社会组织在市场中可以在提供服务中收取费用,比如教育类、医疗类、养老类民非提供相应服务收取费用,社会团体在行业服务中收取服务费用,但是同时在服务收费的时,也有相关的法律政策的要求。

(8)项目合规。

社会组织设立项目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管理,有项目设立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项目结项的还需要对项目进行结项,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结项评估、专项审计等。

(9)劳动人事。

社会组织使用劳动者的应当遵循《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签署书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由于社会组织规模较小,存在发起企业员工兼任社会组织工作,退休人员返聘的劳动用工规范问题。还有存在退役军人在社会组织任职问题,需要遵守退役军人管理的要求。对于离退休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的时候,还应当遵守中组部的规定等。

(10)志愿服务。

社会组织开展活动需要招募志愿者,但是对志愿的管理也有行政法规进行规范,要求社会组织规范使用志愿者,不得将志愿者和劳动者混同,不得通过志愿服务开展营利性活动,要保障志愿者的权利,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提供志愿服务的条件等。

(11)评比达标表彰。

鉴于社会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适合开展精神奖励,社会荣誉性的工作,社会组织开展评比达标表彰,应当是社会组织应有之义。但是由于这些年有些社会组织乱评比乱表彰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信力,国家对社会组织开展评比达标表彰还出台了专门的管理规定,社会组织开展评比达标表彰的时候,还应当遵循《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管理办法》等。

(12)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作为社会组织财务审计重点监管的类型,法律法规并不禁止社会组织关联交易,但是不得利用关联关系损害社会组织,社会公共和受益人的利益,不得通过关联交易变相的分红分配,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侵占,挪用社会组织财产,这是合规管理的重点内容。

(13)知识产权。

社会组织在运作和活动中,也面临知识产权的规范和保障,一方面社会组织要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不得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由于社会组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也面临着众多合规风险。

(14)人格权益。

社会组织作为跟“人”打交道的组织,其开展活动中更应当尊重自然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健康权等人格权益,并不因为开展的的是公益活动,就不会侵犯受益人或者他人的人格权。

(15)数据安全

近些年《数据安全法》颁布和实施,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也警示我们社会组织也需要注重数据安全,在开展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数据要妥善管理。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有着更为严格的管理要求,更是不得轻易对外泄露或者提供给境外组织或个人。

(16)涉外合作。

社会组织在开展对外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涉外合作中,也是要注意涉及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还应当遵守《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规定,保障涉外合作的安全和规范。

05.社会组织合规管理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社会组织并没有能力设立合规部门开展合规管理,所以在合规管理中有以下建议:

第一,塑造社会组织合规管理意识

合规意识实质上是社会组织的守法意识,贯穿在整个组织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信仰和行为中,并能与组织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相互作用,以产生有利于合规的行为规范。合规意识塑造有助于夯实社会组织合规的思想基础,对于保障合规管理的有效性与持续性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合规意识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一套合规价值观。价值观是良好合规文化的核心,是组织行为的基本原则。合规价值观可引导员工认同合规的价值,自觉做出合规行为。二是领导层与管理层率先垂范,做出合规承诺,推崇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合规文化;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合规管理制度,践行合规文化与价值观。三是持续开展合规培训。合规培训是培育合规文化的基本手段,应贯彻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在职人员全覆盖,使合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建议与机构相适宜的合规管理机制

社会组织建立合规管理机制的时候,遵循适当性和权威性原则。适当性原则是指合规的管理架构和职能匹配应当跟社会组织业务,规模,行业特点相协调,不能机械化的理解,一味照抄,这个并不是合规管理要求。每一个机构都有各自特点,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设置管理架构和权限。权威性原则是指对于合规管理过程中,存在争议或者不明确的时候,需要尊重权威的声音,对于存在重大风险的重大决策,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合规评估,减少决策时候的风险。

第三,激发社会组织合规管理的内生动力

政府若想要有效地阻止社会组织违规行为,则应该为社会组织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促使其进行合规管理。比如对于合规规范的社会组织给予更多表彰,可以免于年检、给予资金资助或者其他优惠政策,而不是仅仅对其进行抽查审计、行政处罚,这样才能激发社会组织合规的内在动力,自愿在合规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第四,创新社会组织合规管理方式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应当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和数据技术的应用,力图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社会组织竞争优势。合规管理也应因利乘便,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科学高效地落实合规工作,切实提高管理质效。建立合规信息管理系统。

社会组织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去采集、汇总合规信息,将其纳入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中,既便于管理,又能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将合规风险清单的实时情况、合规典型案例、合规培训与考核、违规行为矫正等内容纳入信息系统。社会组织也可以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重要人员的在线管控,实时分析合规风险并主动截停违规行为,实现合规管理的常态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4日 上午9:50
下一篇 2023年9月14日 上午10: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