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统一认识困难,主观缺乏动力。一些党组织和个别党务工作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成份复杂、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建与不建、党员管与不管、党建工作抓与不抓关系不大、存在“无所谓”思想和“畏难”情绪。党建工作明推暗项、态度不积极、产生“排斥”心理,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以盈利为目的,特别是中小企业主最关注的是生存、发展需求,而不是政治需求。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是一件费钱耗时的事情,开展组织活动会干扰生产经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很难自发地、主动地抓党建工作。
二是党员队伍不稳定,部分党员意识淡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党员数量时常变动,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不稳定,一些党员长期脱离党的组织,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不愿暴露党员身份,少数从业党员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不稳定,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以致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有的党员家在农村、工作关系不稳定,转移党组织关系比较难,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办理有关手续。
三是组织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没有活动场地,有活动场地的,条件较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内活动有制度,但没有坚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内党员学习,党组织偶尔组织,但不能长期开展,主要靠党员自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虽然经常召开,但很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之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大,对党员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