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工程:青海农牧业的产业发展样本

   2011年底,我省确定实施“1020”生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工程。“1020”,就是围绕打造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链,集成二十个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的农牧业科技专项,进行示范推广。由此,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解决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组合拳成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强有力支撑。msC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1020”工程就是以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为目的,推动先进适用农牧业科技成果向生产第一线转移和扩散。工程自2012年启动以来,省级科技计划共安排项目75项,总计投入17.69亿元元,科技厅支持经费达到1.07亿元。其中2013年启动“1020”项目44项,总计投入5.08亿元,支持经费5426万元。截止目前已累积实现产值89亿元,申请、获得专利12件,标准11项,开发新产品12个。msC

  产业联盟聚合创新力量msC

  “我们省的浆果资源具有非常好的优势,但从事浆果类资源开发、生产的企业很多,如果让每个企业都进行研发,难度比较大。而通过‘1020’科技专项扶持以及进行产业联盟等形式,能够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柴达木枸杞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项目实施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索有瑞说,“产业联盟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msC

  产业技术联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是整合创新资源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msC

  根据省科技厅安排,2012年5月开始的柴达木枸杞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项目就是以产学研联盟的形式进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负责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新产品研发,协作企业负责生产线建设、成果转化和规模化生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3项技术在企业完成了中试,产品投放市场。目前在企业建设项目中已经设计了新技术应用的生产线。2014年起全面实现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msC

  项目通过农药残留减除、制干技术改进、干果后续处理,有效提高了枸杞品质,使销往沿海高热高湿地区的枸杞未出现板结硬化现象,减少了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2013年与更多的企业合作,通过进一步转化和推广技术,有效提升柴达木枸杞品质。新技术的应用,使枸杞干果的销售价格提高了60%以上。产业联盟聚合创新力量,科技投入提供有利支持,近几年我省枸杞、沙棘等浆果产业发展走入一片新天地,成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典范。msC

  据了解,我省通过“1020”工程的安排突出了对全省农业十大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已建立了浆果、油菜、有机肥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产业联盟提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技术,开展技术研究,形成从育种、扩繁、推广、加工整个产业链整体推进的局面,解决了生产技术不配套、产业链延伸不够的突出问题,技术成果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加强。msC

  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msC

  “科技投入太重要了!我们通过项目的资金支撑研发培育油菜新品种,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的产量,改善了品质,解决了油菜制种技术存在的难题。”高产优质春油菜杂交新品种繁育与推广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唐国永表示。msC

  据悉,现已建立了青杂4号、5号、7号共制种23000亩,高产示范32000亩,推广223.3万亩,解决了杂交油菜种子连年来供不应求的矛盾。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的推广种植使青海、甘肃两省甘蓝型油菜种植海拔提高到3000米区域,比以前提高了200米,扩大了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的面积,预计总产值约20亿元。2013年,由我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高产优质春油菜杂交品种“青杂5号”,在蒙古国进行推广种植近20万亩,比当地甘蓝型油菜增产20%以上,品质也明显优于当地品种。至此,青海的优良农作物种子已走出国门,油菜制种产业已逐步成熟。msC

  “蚕豆属于青海的传统特色产业,我们在育种、基地、深加工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过去蚕豆的种植是在水浇地里,通过‘1020’工程实现了旱作农业的种植,并且使其面积得到了推广。同时,科技创新解决了生产的机械化问题,也使蚕豆的种类增加了,实现了多元化的种植、生产模式。”青海蚕豆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负责人刘玉皎告诉记者。据了解,2012年我省在灌溉农业区、旱作农业区都建立了蚕豆种植区,实现蚕豆总产量9.03万吨,经济收入达1.5亿元,逐步实现蚕豆的高效化、机械化生产。我省蚕豆向旱作农业区转移与延伸,以蚕豆地膜覆盖技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区蚕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效益大幅度提高,亩产值达1500-2500元。另外,在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合作中,蚕豆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蚕/豌豆蛋白粉、裹衣油炸蚕豆、蚕豆膨化食品、蚕豆罐头等产品6个,建设各产品的中试生产线6条,其中功能性蚕/豌豆蛋白粉和蚕豆酱油中试生产线规模为年产500吨;申请了蚕豆多肽酒、蚕豆营养面、人造牛肉等5个发明专利,蚕豆食品加工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msC

  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使新品种的推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抗旱高产品种青薯9号迅速带动了当地农民应用抗旱高产品种丰产栽培技术,提高了旱地马铃薯产量水平,在青海东部互助、乐都、民和、湟中、平安等形成了马铃薯产业带,种植面积达40万亩,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8.6%,其亩产比其他品种增加350公斤以上,为贫困山区群众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msC

  同时,通过青海省省级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应用项目的实施,凝练出一套农村信息化主动服务模式,被称为“青海模式”,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后台专家—特派员—农户三位一体的主动信息化服务模式:大通、乐都、平安、民和、祁连等县接受农村信息化主动服务的农户已达17万多人;乐都、门源、互助、大通、贵南、共和、同仁、平安、民和、祁连十个县建立了710个村级服务站;各服务站点直接从事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已达到700多人、科技特派员在信息化示范村实现全覆盖。msC

  “三新”拓宽农业推广空间msC

  “1020”工程通过项目的实施,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拓宽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空间,通过建设高标准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良种良法的推广,加快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msC

  马铃薯全垄双膜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有机肥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改革了栽培方式,增加了产量;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我省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了名优产品的比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转变,提高了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促进了我省传统农业品种改良,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其中针对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围绕我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的一批科技项目,对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保障城乡居民供给能力和改善群众生活发挥了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msC

  目前已有10个具有高原特色的优势动植物新品种的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得到转化,50余个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产值71.14亿元,新增产值13.44亿元,申请、获得专利18项,制订规程29项,引进、培育新品种(系)39个,辐射示范面积达130万亩。科技创新的应用和推广,直接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与示范水平。msC

  “科技创新对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培育出优良品种,直接增产、增收。比如,我们培育出了高品质的青稞,对于青稞酒厂来说就能酿造出精品酒,使得企业的销售增加。反过来,企业的效益上去了,再从我们这里收购青稞,我们也能增收,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还将使我们进行更多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这有利于将青海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转变成优势产业,一方面促进青海的经济,另一方面对农牧民的生产起了带动作用。”青稞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的主要参加人吴昆仑表示。msC

  集成应用科技惠牧msC

  要让畜牧业走上一条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加强畜牧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支撑引领现代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样才更利于大幅度提高全省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msC

  省科技厅立足我省高寒畜牧业发展的特点,组织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技术集成与开发示范,在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创新上,建立了种草养畜型、有机养殖型等生态畜牧业高效生产模式,实现了TMR饲料配送、舍饲育肥、农牧交错地区优质高产饲草料基地建植技术、疾病防控技术、畜产品可追溯体系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msC

  “我们积极探索发展了牧场主导型和科技园区引导型的‘种草养畜’产业化开发模式,实施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优良牧草草产品产业化加工——饲草资源高值利用——规模化牦牛和藏系绵羊健康养殖——有机肥生产还田——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培育,一方面主要解决饲草的数量问题,另一方面改善了饲草营养品质的季节性问题。比如,藏系绵羊在暖季时体重可以增加到45%左右,到了冬季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体重又会减掉43%左右,这样它们的体重一增一减,就没有什么可观的效益,造成资源利用率低,草场压力大。而通过规模化种草+养畜的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就能很好地缓解草场压力。”海南饲草实验区草料资源高效利用及配合饲料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主要参加人徐世晓告诉记者。msC

  据悉,通过产学研联合已建立50.83万亩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研发新型抗灾保畜、牛羊育肥和奶牛配合新型营养草产品4个;研发不同青贮燕麦草产品2个,建立3个有机养殖示范村(基地),并建立有机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年加工有机(绿色)畜产品1000吨以上;以过马营为中心的牛羊育肥基地,育肥牛羊54.72万只羊单位,合计实现新增产值6223.2万元。海南州过马营镇已成为全省牧区活畜交易量最大的地区,种草养畜已经成为发展生态畜牧业一种有效生产方式,为周边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也对藏区传统畜牧业经济向生态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示范作用。ms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上午9:11
下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上午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