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基本概念:
1.信息的特征(11个):客观性、普遍性、无线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转化性。
2.信息的质量属性(7个):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安全性。
3.信息传输模型: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噪声。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的系统
点击下面链接:领取6G软考备考资料包
包括 软考16本电子版官方教材&36本辅导教材 27套官方真题冲刺卷 21套必考知识点汇总
1.1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1.2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信息化的五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2.信息化的基本内涵:主体、时域、空域、手段、途径、目标。
3.国家级信息系统: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4.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信息资源(核心任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信息技术和产业(物质基础)、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1.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1.1软件的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1.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1.3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简化为立项、开发、运维及消亡。
1.4从项目管理角度,项目的生命周期又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
2.五阶段生命周期:系统规划(开发请求、初步调查、可行研究、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分析(审批、详细调查、逻辑设计、审查)->系统说明书、系统设计(审查、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审查)->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实施(审查、编程调试、系统转换、验收)->系统测试分析报告、系统运行和维护(验收、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面向过程方法):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Analysis,SA)、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SD)、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SP),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自上而下;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但不适应于规模较大、比较复杂的系统开发。
1.1主要特点:开发目标清晰化、开发工作阶段化、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1.2局限性和不足: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2.面向对象方法(OO方法)
2.1特点:OO方法是当前主流的开发方法;使用OO方法构造的系统具有更好的复用性;OO方法使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利于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
2.2应用: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将结构化方法和OO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然后,自底向上的采用OO方法进行开发;因此,结构化方法和OO方法仍是两种在系统开发领域中相互依存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3.原型化方法(快速原型法、原型法):DEMO
3.1开发过程:确定用户基本需求,设计系统初始原型,试用和评价原型,满意则整理原型、提供文档,不满意则修改和完善原型。
3.2特点:缩短开发周期、成本和风险减低、速度加开,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参与度大大提高,开发系统符合用户需求,增加用户满意度,提高系统开发成功率;用户参与系统开发全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容易理解和接收,有利于系统的移交,有利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更有效地确认用户需求,从直观上来看,原型法适用于那些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
3.3应用:不是一种独立的系统开发方法,使用中开发思想,支持在系统开发早期阶段快速生成系统的原型;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方法论体系;必需与其他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合使用,用原型法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以经过修改、确定的原型系统作为系统开发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完善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
4.面向服务方法(Service-Oriented,SO):使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节变化,提高系统的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