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份中央针对宏观经济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在第八届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上,畜牧业司处长辛国昌做了详细解读,本报进行梳理刊登如下。1JT
为什么改?1JT
今年畜牧业司集中抓的三件大事,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粮改饲和奶业振兴,从这三个例子讲为什么要改革。1JT
一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明确目标是在2020年所有规模养殖场基本完成粪污无害化处理。在五六十年代,畜禽粪便是宝贝,要求做到一亩一猪,一人一猪,那时养猪一是为了吃肉,二是提供粪肥,现在形势大反转,粪便从之前的宝贝变成了污染,这值得深入思考。1JT
二粮改饲。去年试点完成678万亩,今年要完成1000万亩以上,4年前,我们强调粮食安全,畜牧业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现在也是大反转,要推进大面积粮改饲。1JT
三奶业振兴。2016年整个乳品进口量折成生鲜乳是1300多万吨,国内产量是3600-3800万吨,进口量占我国产量的三分之一,100头以下的奶牛户基本没有了,奶业从业人员大概100多万,养殖加工产值5000亿,奶瓶子还要握在自己手里。1JT
我们最大的问题不在需求端,而是供给侧的不适应,结构、布局、生产和发展方式上不适应,以后行业发展出现了五大变化。1JT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入大变革时期。过去传统的种养结合链条被打破,带来很多问题,东北玉米无处放,粪便无处排放,化肥农药超量使用等。1JT
二是养殖区域布局进入大转移、大调整时期。生猪养殖北移西进,蛋鸡养殖东扩南下,传统产区的量有所下降,上一轮区域调整是经济因素,这一轮调整是环保和技术因素。1JT
三是畜牧业生产进入大洗牌大变革时期。比如蛋鸡行业,行业越是不景气,越是大洗牌时间,饲料行业也是如此,年产50万吨的饲料企业的产量已经占到63,比如奶牛养殖,2008年后,生鲜乳收购站从30000多家减到6037家。1JT
四是养殖污染进入大治理大修复阶段。水十条,土十条等出台后,环保问责非常严厉,生产方面,一定要思考未来的方向怎么走。1JT
五是畜产品贸易进入大开放大流通时期。比如现在对美国牛肉开放了,在奶业和肉类方面,业内有很多声音要限制进口,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比如伊利蒙牛去新西兰建基地,双汇收购史密斯等,以后畜产品贸易大开放、大流通是个大趋势,我们只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适应。1JT
要改什么?1JT
改革开放后整个畜牧业发展分三个阶段,产量-质量-效率,十三五之后要关注效率,现在主要矛盾要聚焦在行业竞争力上。首先企业要练内功,我们劳动生产率、畜禽生产率和资源转化率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1JT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改六大结构。一是产业结构。市场波动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行业调节能力太差,缺乏蓄水池的作用,深加工比重太低。二是区域结构。过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养殖密度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没发展起来。三是投入结构。公益性投入不足。四是排放结构。资源化利用程度不足,养殖粪便还田率不到50。五是动力结构。经营比较粗放,科技支撑总体比较弱。六是分配结构。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尤其在奶业表现最突出,几个省份政府搞协调定价机制,奶农与企业协商定价,奶农承担风险最大,但收益最低。1JT
怎么改?1JT
从问题产生的根源看怎么改,出现供给侧的不适应,归根到底是三个方面的问题。1JT
一是不懂生产,信息失灵,不知道生产什么。行业信息服务不健全,畜牧业司信息服务也在改变方式,在中国畜牧兽医网上专门做了畜牧业的网页并对六个畜种都进行了监测,整个生产变化情况都在掌握之内。但不一定说信息服务跟上,就可以消除波动,有四个理由。第一,市场对畜产品的反应是滞后的,现在市场的结果,原因在一年前就酝酿了甚至在十几个月前就酝酿了,像牛羊产业,在几年前就酝酿了。第二,市场反应是扩大的。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供给弹性很大,需求弹性很小,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生产的影响很大。第三,养殖场对市场盲目的遵从,包括我们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很多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说不准。第四,养殖场对市场无奈的遵从。比如养猪赚钱,养殖户也不可能立即放弃养鸡转而养猪,比如鸡蛋期货也没有很好的规避鸡飞蛋打的境遇。1JT
二是不会生产,效率低,生产方式粗放。经营主体对新技术和管理理念理解不够,比如村干主导,资本下乡,农民进城,就是挡不住的大趋势。1JT
三是不能生产,公益性服务滞后。政府要加强风险保障。比如撬动保险基金服务养殖业,政府加大投入,在特别困难时,资金链不至于断裂。1J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